下一篇4  
2008年3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三农”议题 热度不减


中外记者对此次“大部制”改革和新一届国家领导人选举给予高度关注。一位记者高举相机抢拍代表投票的庄严时刻。 本报记者 韩志峰 摄

  “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

  ■ 报告摘登

  温家宝总理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违规在建项目必须停建。

  ■ 代表建言

  山东团夏耕代表:建议政府工作报告“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改为“有计划地进行玉米深加工项目建设”。政府工作报告“一是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后增加“特别是玉米生产”。

  安徽团李荣杰代表:要建立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 记者点评

  表面上看,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只是一个粮食品种加工问题,而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方向问题。当前,对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社会上有一种共识:当前国家极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生物质能源,可以为农村开辟新兴产业(秸秆发电、燃料乙醇等),有效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发展生物质能源,可以将原来用于直接燃烧的农业秸秆、有机废物等转化为高效、清洁的生物质能源,促进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确实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从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坚决制止”的态度来看,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问题已经非常严重。而人们不禁要问,玉米深加工为什么出现盲目扩张问题?政府为什么要单独就此进行制止? 

  两会上的代表委员们对此进行了解释。随着国际石油资源的紧缺和油价的上涨,汽车越来越“吃不起油”,甚至“吃不到油”,因而,汽车车型柴油化的趋势加快,柴油供应紧张,生物柴油发展空间广阔。而天地造化,玉米经过深加工后,产生的生物燃料乙醇却是一种良好的替代能源。于是一段时期以来,由美国等国家兴起的玉米深加工、提炼生物燃料乙醇运动愈演愈烈,直接推动了国际玉米价格的上涨,这一现象也波及到我国,许多地区受利益的驱动,开始不断扩张玉米深加工项目。

  然而,玉米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一,用它发展生物燃料越来越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担忧。担忧同样来自许多国际专家。在曼谷举行的地区生物能源论坛上,粮农组织专家里根·铃木警告说,许多国家和地区正改变百万公顷土地的用途,专门种植棕榈、甘蔗和其他能够制造生物燃料的粮食作物,但大规模制造生物燃料所带来的广泛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却被抛在脑后。最大的担忧在于“与粮争地”,大规模改种生物燃料植物已经造成美国和墨西哥玉米价格上涨,并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

  如今,我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一趋势的危害性,并提出了明确的原则,正如安徽的李荣杰代表所说的:建立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发展战略。同时,国家将生物质能源发展的重点放在秸秆生物气化、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利用等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能源新技术上。

  然而,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的发展上,并不能因噎废食。考虑到国家“坚决制止”的态度可能令人产生误解,代表们也建议将语言表述为“有计划地进行玉米深加工项目建设”。无论表述如何,国家粮食安全是首位的,玉米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确实应当适度。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 报告摘登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 代表建言

  山东团张少军代表:要高度重视规范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农业生产。

  四川团王海林、高先海等代表:建议尽快启动基本农田总体规划调整,在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对区块、位置等作适当调整,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允许土地流转,农业生产走集约化、机械化道路。

  ■ 记者点评

  我们看到,土地流转是一项自下而上的渐进式改革。其实在若干年以前,一些地方的农民已经采取不同形式转让土地尤其是耕地使用权,随后要求土地流转的呼声越来越大,继而国家在重庆等地城乡统筹试点推行这项制度,到现在列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这个问题不仅受到政府高度重视,而且在试点中证明是可行的,能够在更广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土地流转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农民之所以要求流转土地,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大批劳动力转移,部分土地抛荒浪费;二是土地流转可以更好规模化经营,机械化耕作,产生规模效益,政府提供的农机补贴等也更能落到实处;三是实行土地流转的重要前提是,基本经营制度没有改变,不能就此剥夺农民的承包土地的权力,要保障转让土地农民的基本权益。要搞活农村经济,首先要把生产要素搞活。相信土地流转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

  ■ 报告摘登

  认真落实支持生猪、奶业、油料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畜牧水产业,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

  ■ 代表建言

  江苏团祝义才代表:希望国家要像关心粮食一样关心猪肉,尽快建立起保障猪肉供应的长效机制。建议制定全国性的猪肉生产发展和调控规划,合理引导养殖规模与市场需求的匹配,防止因局部供需失衡引起的无序竞争;设立生猪发展基金,形成科学、动态的生猪价格干预机制,维护市场平稳。

  黑龙江团李海涛代表:要实施宏观调控政策,规范乳制品市场的无序竞争;加强对奶源基地建设的政策扶持,使之增强抵御自然、市场风险能力;建立健全原料奶质量监管机制,保证乳品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原奶价格形成与调节机制,确保奶农利益;立法规范奶业市场,促进奶业健康发展。

  湖南团刘翔浩代表:建议制定油茶发展专项规划,把油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来抓,把油茶生产纳入国家“粮、棉、油”农业补贴政策范围。对油茶产业在项目资金上予以扶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油茶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 记者点评

  相信政府工作报告相关论述是对去年国内生猪、奶业、油料等市场波动的一种回应和应对。去年猪肉价格猛涨,鲜奶价格波动,食用油价格攀高,不仅给老百姓生活带来困扰,也给人们心理带来一些影响。政府越来越注重民生,而这些事关餐桌、口腹的问题是首要的民生问题。我们看到,去年以来政府想方设法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过,去年的应对实际上只是“救火”,要解决好这些问题,还是要抓好整个链条,抓好长效机制。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地提出落实政策措施,应该是要从大局着手,抓好产业发展。只有把根本问题解决了,国民经济才能“又好”、“又快”发展。(郑劭清 韩志峰 采写)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