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3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总理报告为供销社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刘环祥
本报首席记者 阴剑锋 文/图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供销合作社改革进展顺利,商品流通现代化步伐加快。这样的积极评价表达了中央政府对于全国供销社系统工作的充分肯定,也为供销社系统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更强的动力。

  3月10日,在委员驻地,记者了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监事会主任刘环祥。

  总理报告印证供销社发展思路

  “总理报告的积极评价印证了我们这些年的发展是正确的,是富有成效的。”刘环祥拿着划满红线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记者说。

  刘环祥介绍,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供销合作社系统在现代流通、合作社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等方面所作的积极探索,所涌现出的一批典型和经验,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近几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扎实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建设,整合、改造、提升、优化供销合作社网络资源,呈现出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良好发展局面。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前后,供销合作社在参与立法、开展培训、解法普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截至2007年10月底,全系统累计投入经费2100多万元,举办多类培训班2500多期,培训人数达到18.2万人次,受到供销合作社系统干部职工、村委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以及广大农民的欢迎。2007年11月30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发起成立的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正式挂牌成立,约600万农产品经纪人终于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维权组织、服务平台。

  刘环祥表示,近几年,供销合作社自身在规范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取得长足进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系统创办、联办各类专业合作社达到3.2万个,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销售等各个领域,入社社员总计达到822万户共创办各类行业、专业协会1.7万多个,入会会员300万个。

  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村

  市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刘环祥表示,在当前国家经济迅速发展,财政大幅度增长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为农增收创造条件,国家应继续加大对农村综合服务设施的投资力度,使城乡生产与消费两个市场有效对接。

  刘环祥指出,“新网工程”就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村两个市场的对接。就农资流通领域而言,市场已经完全放开,经过“四项改造”的供销合作社目前仍占全国农资市场60%以上的份额。“新网工程”的实施,使供销社农资流通网络更具优势。在很多地区,供销合作社占据当地农资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的市场。

  刘环祥介绍,自2006年6月国务院同意全国供销合作社实施这一工程以来,各地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主动,大力推进,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欢迎。如今,全系统已发展农业生产资料连锁、配送网点15万个,发展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网点20万个,建设各类综合服务社和服务中心18万个,覆盖面达到全国行政村总数的30%。在全系统大力实施“新网工程”、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各地纷纷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成为全系统的良好典范:山东莒南县供销社探索出的“莒南经验”、浙江瑞安供销社推进的“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河北省供销合作社“农合联”的迅速发展、河南供销现象以及江苏、山东等地创新建立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

  刘环祥表示,总理报告中用大量篇幅阐述“三农”问题,也表明了政府对于农业的信心和决心。供销社的宗旨是为“三农”服务,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将肩负起更加神圣的为农服务重任,做出更大的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