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3月1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林语堂与茶

林燕腾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出生闽南,长住台湾的林语堂先生,一生受闽台茶文化的熏陶,也在文章中留下不少爱茶、品茶的佳话。   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林语堂认为:饮茶为整个国民的生活增色不少,它在这里的作用,超过了任何同类型的人类发明,因为茶成了国人生活的必需品。以至于“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他的另一句名言是“捧着一把茶壶,中国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林语堂对品茗之道很有研究,并且善于用幽默、浅近甚至市井的比喻来评议茶道,让人在欢笑中接受知识。说到饮茶的氛围时,他说“饮茶之时而有儿童在旁哭闹,或粗蠢妇人在旁大声说话,或自命通人者在旁高谈国事,即十分败兴,正如在雨天或阴天去采茶一般的糟糕。”他还将烹茶与品味当作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来看的,他这样写道:“实在说起来,烹茶之乐和饮茶之乐各居其半,正如吃西瓜子,用牙齿咬开瓜子壳之乐和吃瓜子肉之乐实各居其半。”

  林语堂认为茶和烟、酒应该是同属于一个文化氛围的,都是可凭嗅觉来享受的东西,认为茶更是至少在中国和英国已成为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制度。并将饮茶评为“制度”,形象地概括了中英社交生活中茶事盛行的特点。为了让国外读者进一步了解茶叶知识,林语堂从贮藏到烹煮品饮,不厌其烦罗列出了他自己亲身实践的十条“茶经”:“第一,茶叶娇嫩,茶易败坏,所以整治时须十分清洁,须远离酒灯香类等一切有强味的事物,和身带这类气息的人;第二,茶叶须贮藏于冷燥之处,在潮湿的季节中,备用的茶叶须贮于小锡罐中,其余则另贮大罐,封固藏好,不取用时不可开启;第三,烹茶的艺术一半在于择水,山泉为上,河水次之,井水更次,水槽之水如来自堤堰,因为本属山泉,所以很可用得;第四,客不可多,且须文雅之人,方能鉴赏杯壶之美;第五,茶的正色是清中带微黄,过浓的红茶即不能不另加牛奶、柠檬、薄荷或他物以调和其苦味;第六,奶茶必有回味,大概在饮茶半分钟后,当其化学成分和津液发生作用时,即能觉出;第七,茶须现泡现饮,泡在壶中稍稍过候,即会失味;第八,泡茶必须用刚沸之水;第九,一切可以混杂真味的香料,须一概摒除,至多只可略加些桂皮或玳玳花,以合有些爱好者的口味而已;第十,茶味最上者,应如婴孩身上一般带着‘奶花香’。”十条之中,虽然里面有着在英国喝茶的经验知识,但大部分今天看来仍是行家的至理名言。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