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日益严峻。可喜的是,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为大幅度提高水稻杂交单产、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袁隆平院士的直接研究和指导下,我国杂交水稻从三系、两系到超级杂交稻,不断创新发展和提高,第三期超级杂交稻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预期到2010年基本可以实现亩产900公斤的攻关目标。与此同时,杂交水稻高产模式的产业配套技术也引起重视。
目前,在我国农业体系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
首先是新技术的推广收到一些限制。土地分散经营不利于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民受科学素质水平限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加上农业中介市场服务组织发育不健全、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的网络尚未形成格局,使农民对新技术、新成果抱有冷眼相待的心态。
从专家层面上看,计划经济形成的体制尚未完全打破,现有政策导向仍难以鼓励科技人员进入市场。特别是只重视品种的培育,轻视配套技术的研究,阻碍了育种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同时,巧立名目向政府部门要资金难免使课题低水平重复,创新少而脱离生产,很难与生产技术挂钩。农业科技转化为实现生产的关键环节——中试阶段常常被严重忽视,简单重复极大地浪费了中试资源,导致企业研发成本上升,并转嫁给农民,加重了农民应用新成果的负担。
作为最终力求提高市场占有率的企业来说,各自为政的现象严重,盲目设点扩张,但是,是否真正考虑过经销商到底有多大的科技能力?企业是否能真正地把产品与下游的农民有效地连接起来?企业是否能发挥激励中试的示范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杂交水稻高产高效产业技术联盟迫在眉睫,虽然从整体上整合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从一个作物、几个品种开始构建并不是天方夜谈。这个想法也得到袁隆平院士的支持。
对于杂交水稻中心来说,实践袁院士“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共同的愿望,同时,研究使用超级杂交水稻高产高效产业技术,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技术推广的新途径,对于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来说,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对于涉农企业来说,通过这样的合作,企业的科技地位、科技能力、创新能力将得到提高,在获得创新能力和科技地位的同时,毫无疑问,市场占有率也有所提高。
建立产业联盟,不仅可以获得可靠的技术服务、可信的新品种、农化新产品等,同时也有助于农民增产、增收和我国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专家,将不再完全依靠政府部门对科研的投入,而是可以创造一种具有活力的科研立项、研究成果的资金平台。利用这样一个体制,让成果服务于生产、服务于企业、使农民受益,这就是建立联盟共同的出发点。
联盟的战略目标,是以发展杂交水稻为立足点,以良种良法为杠杆,借助协议等形式,结成一个优势互补、科技资源共享、科技成果水平式多向流动的共同体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共同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杂交水稻产业地位的战略目标。
杂交水稻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是一个专家、企业和基地的多层次联盟,可以使技术资源和企业资源形成共享。它可以使专家能够研究出及时商品化的新产品,最重要的是通过科技资源的整合、产品的评价、技术培训和企业咨询来实现专家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就要从第一步开始,将产品定位于服务杂交水稻,提高企业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各种各样的农业基地来说,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同时,通过企业的融资、市场的引导形成一种技术支撑机制。通过共建平台,真正实现企业创收、农民增效,实现水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