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3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汉枫”跻身国家水稻产业联盟

吴江

  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汉枫公司签订“汉枫SCU用于超级稻节氮高产栽培的配套施肥技术研究”的合作协议之日起,就意味着研企之间的合作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照片为:袁隆平院士(右二)、汉枫公司首席执行官于薪铎(左二)、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左一)。

  日前,由袁隆平院士领导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的“第三期超级杂交水稻”研究又取得重大进展。在近两年的研究和试验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以“汉枫”缓释尿素SCU为试验氮源,研究了SCU对超级杂交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以及SCU的节氮栽培效果。通过艰苦攻关和试验,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试验数据,掌握了详实的资料,为杂交水稻突破亩产900公斤奠定了基础。而这种将企业优势产品引入国家级课题的方式,也引起社会反响。

  近年来,由袁隆平院士领导的杂交水稻研究,为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如何从推广体制上快速转化超级杂交水稻的科技成果成为现实问题,而袁隆平院士倡导的“良种、良法配套”也需要企业在肥料、抗倒层面的技术支撑。为此,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手创新研究和试验模式,为超级杂交水稻寻求相关技术上的配套与支持。2006年,在袁隆平院士的指导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结合承担的国家研究课题和湖南省重大专项课题,与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签署了“汉枫SCU超级稻节氮高产栽培的配套施肥技术研究”合作协议,将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的SCU硫包衣尿素引入国家级试验课题。

  “汉枫”为国家杂交水稻研究提供了来自肥料方面的技术支持,得到了袁隆平院士的肯定。袁隆平院士表示,一些企业在肥料方面取得的一些重大进展和突破,为他实现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和“第三期超级杂交稻亩产900公斤”的攻关目标增强了信心。他说:“我对肥料技术很有信心。现在有好肥料、好栽培技术和抗倒措施,只要把科研单位作为技术支撑,特别是发挥企业的巨大潜力,中国人完全可以实现自己‘养活’自己,同时为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这种新型合作模式的诞生也引起业内关注,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搭台唱戏”的方式得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同。中国农业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阎宗彪认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企业不能只吹嘘自己的产品如何先进,企业的研发成果经过实践的检验、获得科研部门的认可,才是科学和权威的依据。

  这种新型合作方式不仅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找准了切入点,更为企业创新成果获得权威性和实现快速推广拓展了新思路。汉枫缓释肥料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齐云峰说,在两年的时间里,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不辞辛苦,得出令人振奋的结论:汉枫SCU缓释氮肥的氮素利用率高达50%以上。特别是经过实践,更使“汉枫”SCU在应用过程中受到广泛认可,在全国起到广泛的试用和示范效果。

  专家认为,科企合作需要转换新视角,需要一种新思维。目前国家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汉枫”公司合作模式的创新成功,催生了杂交水稻产业技术联盟水到渠成。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博士认为,对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来说,建立一个水稻产业技术联盟,构建超级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将有利于产业发展,可以使科技部门、农业部门、涉农企业和农业专家形成“合力”,解决各自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共同推动超级杂交水稻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超级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得到业内积极响应。相信这个产业技术联盟的建立,在为科研单位和涉农企业搭建一个交流和互动平台的同时,将给业内一种启迪,并拓展至与相关产业合作,它无疑将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