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与我对话的时间超过半个小时,询问我们那里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为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的基层人大代表刘大江激动地说:“我能在甘肃一个小地方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并接受国家总理的面对面提问,感觉机会太珍贵了!”
刘大江抓住机会把自己的建议全部说了出来:一是将马铃薯纳入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范围;二是适当提高西部贫困山区小型农机具购置的国家补贴标准;三是支持定西建设马铃薯交易中心和铁路专用线;四是支持西部贫困地区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五是国家对定西退耕还林和梯田建设加大扶持力度。
这么多建议并不单单是刘大江个人长期调研的结果,也是当地众多乡亲的共同希望!“作为定西的代言人,我觉得太有意义了!真是没想到。”刘大江一路走到今天,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有很多。从进入马铃薯销售这一行开始,他就是“无心的”!
老师变成了“贩子”
上世纪90年代,刘大江大专毕业,做了一名普通教师,稳定的收入、安静的生活令他非常满足。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负债,改变了他的命运。“我的一位从事马铃薯买卖的亲戚,为了生意做大,依靠我的担保从农信社贷了几万元钱。可是很快就亏了。作为担保人,我不得不与他一起还债。在我们这样的贫困地区,几万元钱并不是一个小数字。”回忆过去,刘大江言语间还有些戏谑的味道。
不久之后,由于巨大的还债压力,刘大江干脆停薪留职,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马铃薯经纪人(当地人称为“贩子”),并开始有心地研究起定西地区的马铃薯生产、销售甚至历史文化情况。
按照当时农民的习惯,“大家都是坐等外地客商上门收购,大部分客商收购量大,都会委托我们这些经纪人帮忙收购,我们从每斤的收购价中提取1分钱的代办费!”刘大江笑着说:“也许因为我曾经当过教师吧,做事稳当、诚信,很多客商都愿意找我,加上自己大学学的是财政金融,有点知识基础,也就慢慢闯出点小名儿。”
然而,在生意越做越多的过程中,刘大江非常忧心:“定西的马铃薯销售一直由陕西、河南、四川等外地客商主宰着,说多少钱收就多少钱收,农民都是单家独户生产,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同时,每年国庆节期间,马铃薯集中上市,外地客商凭借“信息知情权”,竞相压价。本地贩子为了争夺1分钱的代办费相互激烈竞争,导致很多人也难挣到钱。
与刘大江同样忧心的经纪人还有不少,他们私下里开始有了联合起来搞直销的想法。
没想到当上了会长
“这种反客为主、薯贱伤农的现象,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定西市政府在调研时也注意到了。”刘大江说,“个别贩运大户率先组织成立运销协会,给政府很大启发。”
为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和本地经纪人真正成为产业的受益者、具有价格形成的主动权,定西市大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003年7月初,在政府的推动下,经过充分酝酿的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在89户马铃薯购销大户的倡导下宣告成立。“协会会长是大家选举出来的,没想到会是我。”刘大江再次用“可能是诚信和小有名气”解释了自己当选会长的原因。
“当时没场地、没资金,就凭着一种信念,就是要把定西的马铃薯贩子组织起来,发扬团队精神,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刘大江说:“协会成立后第一次业务接待,贩运大户冯有铭把结婚用的窗帘拿来作桌布,屠伯荣把家里的茶杯拿来给人家倒茶水。”
作为会长的刘大江坦言:自当上会长后,自己的生意几乎顾不上了,交给家人打理。他在为大家提供服务、协调方面的“杂事儿”多了!虽然为协会工作不拿工资,但为大家服务、为一个地区产业服务,他“贴钱”也愿意!
惊人的发展速度
尽管条件艰苦,协会还是通过多方努力,逐渐真正发挥起作用来。协会严格按照“分散经营、集中管理、联合对外、统一营销”的原则,充分发挥中介桥梁和纽带作用。
所谓分散经营、集中管理,刘大江解释说:“协会本身按照规定不能从事经营活动,而由下设的四个分会,我们称之为四个联合体,主要负责购销经营活动。联合体的负责人由协会的常务理事或理事担任,每个联合体分别管理着数十个成员。每隔一段时间,协会就召开大会,重新选举联合体负责人,成员可以与联合体双向选择。”
同时协会注重品牌营销战略,开展统一商标、包装、质量标准等“五统一”服务。
另一方面,协会积极与政府联系,赴兰州铁路局争取马铃薯购销车皮,并努力到外省市建立直销点。2007年的统计数据惊人:每天外销鲜薯达2500吨,全年外销鲜薯40万吨,折合8亿斤,占马铃薯总产量的一半,相当于给外销的24个省市8亿人口人均提供了1斤马铃薯。协会还在上海、江苏、湖北、广东、福建等地建立了40多个直销点,将销售范围扩大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每年10月份是安定区马铃薯集中上市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段时间供过于求的情况。“鲜薯需要贮藏起来,延期销售,这样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庞大的贮藏体系。” 刘大江说。很快,在协会协调和政府帮助下,协会成员入股,在城里建立了马铃薯综合交易市场。如今,安定区已经成为全国马铃薯的主要生产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今年南方发生雨雪冰冻灾害,那里供应的相当一部分马铃薯都是从我们这里运出去的。”这个成绩是刘大江和所有的协会成员意料不到的!“就像上了一辆快速行进的列车,我们已经收不住了!”
记者后记:
采访结束后,记者感触很深:一个地区的马铃薯产业能够发展到这样的程度,一方面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强力推动,另一方面,也与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密不可分。两者进行了美妙的结合!
但是,作为政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政府,在普及合作社知识、引导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以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为例,虽然协会具有合作共赢的性质,但与合作社还有很大的距离,还需要政府进一步积极引导。
刘大江对记者提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经营活动、盈余二次返利以及提取公积金弥补亏损等内容非常感兴趣,这也正是他们所期望了解的!只是因为地处偏远,没有及时获取这方面知识的渠道。在了解了这些新内容后,祝愿刘大江能带领马铃薯经销协会,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