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3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关注两会 信合人诉心声
呼吁国家对农信社加大扶持力度尽快出台《农村合作金融法》 加大对农村金融科技投入 积极推动农业保险

本报记者 蔡靓

  正在首都北京召开的“两会”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关注,基层农信社的员工们对“两会”也有很多话要说。

  改革需要内力外力相结合

  “推进改革,寻求外力与内力的结合,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四川省岳池县农村信用联社的杨永山对记者说,“从我们农信社自身方面来说,应该在在业务方面尽力改革创新。我们有个口号是,让卡业务不再‘卡’发展的‘脖子’。我们即将推出‘蜀信卡’,运用卡能更多吸收外出务工人员的存款,他们在外地的银行将钱存入卡中,家人就能在本地的农信社取钱,相当于把钱送到农民家门口。这样不仅利用网点优势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便利,还获得了经济收益。”说到使用“内力”进行创新,杨永山很有信心。

  那么外力呢?杨永山说:“还希望政府能够多多扶持农信社,对农信社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政策扶持。相信通过政府的支持和我们自身的努力,一定能够推动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

  尽快立法  依法治社

  长期以来,我国农信社没有自己的法律,农信社的身份、行为、权利、职责等等都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对农信社的监管也是比照《商业银行法》执行。

  河北海兴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张玉清认为,法律的空白,已经给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股份合作制的性质和法律地位问题就不明晰。

  “因此,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必须尽快制定《农村合作金融法》作为配套措施,对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地位、法人治理结构、组织形式、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及其社会各方面的民事关系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防止超经济权利过度介入影响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保障农信社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张玉清说。

  张玉清还强调,“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依法清收贷款要在《农村合作金融法》中予以明确,对那些有钱不还贷款的赖债户、钉子户依法判刑,按贷款额多少、超期的长短等量刑判决,给予严厉制裁。如果这样,信用社逾期不良贷款将收回相当一大部分,信用环境将很快改变,信用社经营将很快走出低谷,同时也将为国家减轻很大负担。”

  加大科技投入

  安徽亳州谯城区农信社的企业部经理张伟认为,加大科技投入,是农信社寻求发展的当务之急。

  他说:“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结算机构,也没有开通全国性的通存通兑业务,这样不利于整合资源。近几年四大国有银行逐渐将县级以下地区的网点收缩,我们农信社应该借助网点普遍的优势扩大业务面。但是由于现在还没有开通全国性的通存通兑业务,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把钱存在银行后,家人在农村要想取钱还要去县城,成本较高。”

  “另外,还希望能够开办信用社员工培训学校”,张伟认为,开办信用社员工培训学校能够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和职业素养。因为这不但能使员工的业务能力有所提高,还能使每位员工都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的意识,“只有每个人都合规了,每个人都依法经营了,我们的内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所以农信社应该重视对员工的培训。”

  农村应及时引入保险机制

  今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雪灾害天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极大的损失。湖北省枣阳市农村信用联社的郭兵认为,我国农村应及时引入保险机制,强化农业灾害理赔。

  “一方面,政府要引用粮食直补方式推进农业保险,由政府以补贴方式对农民的生产进行投保,以防止重大自然灾害给农民带来的重大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各保险公司要充分考虑受灾企业和群众的需求,对受灾地区的保险赔案,不管是人身伤亡还是财产损失,或者由此产生的医疗、施救费用,只要对灾害有直接关系并在合理范围内,要能赔尽赔,不能就条款论条款,更不能惜赔。”郭兵认为,只有农民的财产得到了保障,农村金融市场才能和谐有序地发展。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