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3月1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召开
新一轮农信社改革首次“亮牌”
以稳定县域为基础 以产权改造为核心 以政策扶持为激励

  本报讯  日前,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强调,从2008年开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改革和发展由“深化改革试点”全面转入“深入实施和攻坚”阶段,并明确了下一轮农信社改革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提出三年目标

  会议提出,力争到2010年末实现以下目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总体达到8%左右,不良贷款率总体下降到10%以下,拨备充足率总体达到70%以上,历史亏损挂账下降70%,涉农贷款投放年均增长15%以上。

  监管,将实现“三个全面提升”:以风险监管为根本,全面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健康度;以分类监管为抓手,全面提升监管有效性;以联动监管为手段,全面提升监管质量和水平。

  改革,将实施“三个稳步推进”:以稳定县域为基础,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以产权改造为核心,稳步推进股份化进程;以政策扶持为激励,稳步推进经营机制转换。

  服务,将取得“三个重大突破”:以完善制度为重点,力争在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为助力,力争在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机制上取得重大突破;以金融创新为依托,力争在提升“三农”服务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

  明确两个原则

  省联社改革原则:按照“政企分开,规范管理;服务为主,稳定县域;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原则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逐步厘清省级人民政府与省联社的职责安排,出台省联社履职行为意见,规范省联社业务经营,强化对省联社的监督考核。

  村镇银行监管原则: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实施贴近式的持续监管和差别监管,稳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何金)

  相关链接:

  从“54321”看改革五年

  本次会议指出,与改革前相比,2007年末,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资产、存款、贷款、所有者权益、农户贷款分别突破5万亿、4万亿、3万亿、2千亿和1万亿。

  资产突破5万亿元,由2.2万亿元增加到5.6万亿元;存款突破4万亿元,由2万亿元增加到4.6万亿元;贷款突破3万亿元,由1.4万亿元增加到3.1万亿元;所有者权益突破2千亿元,由原来的-267亿元增加到2607亿元;农户贷款突破1万亿元,由0.4万亿元增加到1.2万亿元。

  会议解读

  下一步,该怎么走?

  从2003年到2007年,农信社改革走过了5年,改革取得了不容否认的成绩,同时暴露出了不少新问题,下一步,农信社究竟该朝着什么方向走?在2008年初的这次“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会议”上,我们找到了答案。

  对于大家关心的省联社改革方向,现在有了比较明确的说法,明确了“政企分开,规范管理;服务为主,稳定县域;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市场运作,循序渐进”的改革原则。但具体内容还要等到《省联社履职行为意见》出台后才有定论。

  在第一轮改革中被确定下来的三种产权改革试点形式——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经过5年的试点后,其中的“股份制”被最终确定为新一轮改革中产权改造的方向。

  之前,被业内广泛关注的是否会进行新一轮的“花钱买机制”的问题,在本次会议中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一句“以政策扶持为激励,稳步推进经营机制转换”表明高层对于以农信社为代表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将给予优惠政策,予以扶持。至于政策扶持的方式和力度预计不久就会给出具体安排。

  “以稳定县域为基础”,“按照‘低门槛,严监管’的原则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全面提升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水平”等提法,虽然已不是首次提出,但这次被最终确定为新一轮改革的基调,仍值得我们关注。(小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