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日子,江苏无锡锡山区羊尖镇宛山村的沈建德要去常熟的亲戚家喝上梁酒,按照当地风俗,去喝上梁酒要送几件炊具,老沈便在家门口的超市里购置好了。他高兴地说:“以前村里没有超市时,买些物件要跑到几公里外的镇上,现在方便多了。”目前,锡山区已为全区90多个村建成了村级综合服务社,里面超市、卫生室、浴池、文体中心等一应俱全,成为当地农民最欢迎的“社区会所”。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何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自2005年起,锡山区由供销社牵头,在相对偏远的羊尖镇严家桥村率先办起了为农服务社,受到了当地村民的普遍欢迎。这种新农村“社区会所”的服务体系,解决了“单家独户办不了,村级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问题。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锡山区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除政府部门出资外,还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工商资本,合力推进农民“社区会所”建设。村级服务社规模由较单一的农资购销、医疗服务逐步扩大到建设日用品连锁超市、建立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等。两年来,全区投入建设“社区会所”的资金逾1.2亿元。
在建设过程中,锡山区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村的实际和群众需要进行布局建设。在离中心镇较远、地处偏僻的村,基本都建有农资服务站,而在耕地较少、离镇较近的村,主要建设以生活资料供销为主的商店。建设时也以实用实惠为原则,有的利用原有闲置旧房子改造,有的利用供销社基层网点原有设施改建,做到不增加农民负担。去年,该区通过推进百村康乐工程建设,实现了村村文体中心建设全覆盖。作为与当地群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超市,由于有外来工商资本参与建设,今年以来,该区开办的社区百货超市就逾40家。星罗棋布的农村“社区会所”,不仅方便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而且为农民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宽广舞台。这种“连锁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过去,锡山农民看戏、搞文体活动大多要去镇上,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如愿以偿。东港镇15个村都建成了篮球场,进行篮球比赛成为当地农民交际、娱乐的时髦方式,该镇黄土塘村一家超市一年内光篮球就卖出了50多只。(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