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3月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切要靠自己努力
——记邢台威远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淑平
本报记者 师容

总经理:王淑平

  百佳档案

  邢台威远农资有限公司

  网点数量:1000个
  注册资金:171万
  年销售量:10万吨
  主要经营品牌:众德、六国、云峰、芭田、中东、中原等
  推荐单位:烟台众德集团有限公司 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8年,正是中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之年,化肥销售由计划批条转变为市场运作,就在很多人还在置疑和顾虑之时,王淑平已带领河北省威县供销社农资公司大胆突破,率先走上厂商联合的道路,在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2002年,邢台威远农资有限公司成立,几年来,公司坚持“以人为本,诚信经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有员工近50人,总资产2000余万元,销售网络遍布冀鲁豫二十多个县市。

  回忆当年的事情,王淑平仍意犹未尽。她说:“这么多年吃市场的饭,挺好吃的。” 纵观王淑平十多年来走过的路程,从河北省威县供销社农资公司总经理到今日的邢台威远农资公司总经理,王淑平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快。

  业内人都说王淑平是个善于抓住机遇,勇于创新的人。今日,再次走近王淑平,在她的笑谈之间,记者感受到,在对市场把控和运筹之间,王淑平胆略、气魄更是不让须眉,王淑平能够带领威远发展到今天,更多靠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和直面未知时的勇气!

  “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智慧,才会有生存的机会,才有你的地位,一切要靠自己努力去做”。王淑平如是说。

  做市场,需要走下去

  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王淑平,对市场有着非常准确的感觉。

  2007年的农资市场可谓“风云突变”,在很多经销商为资金、货源而焦头烂额之时,威远却已大踏步上了一个台阶。2007年,在很多企业销量缩减的同时,威远农资的销售量比2006年增加了4000多万吨,销售额达到了1.5亿元。

  但威远的快,绝不是凭感觉做出来的。

  “做市场,需要走下去。”王淑平这样认为。了解市场的真实情况,不仅需要感觉,更需要调查!多年来,一直是这样,每到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时候,王淑平就会一头“扎”进基层市场,“扎”进经销商和农民堆里。她要如实去“摸”,终端经销商和农民是什么感觉,市场的接受能力到底如何,经销商的库存到底有多少?

  2008年年初,春耕即将来临之时,尿素市场有些“风吹草动”,很多经销商,对于近几年尿素的“起伏无常”多少有点“心惊胆战”,采取观望的态度,相互揣测和推断尿素市场的走势,而此时,王淑平却又一头“扎”进威县,进行市场摸底。几天后,王淑平断然决定,“做,肯定没问题!”当天订单,当天打款,马上动手买进了一批尿素。过了几天,尿素市场很快上涨了六七十元。在很多经销商开始出手抢货源的时候,王淑平已经又快又准的“在合适的时机拿到货源”,毫无悬念地“抢占了市场”。

  因为出手又快又准,王淑平抢占了不少的市场先机。但是王淑平也很理性认识到,做尿素等大化肥,无论从资金还是实力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抗衡,所以她选择了主做复合肥,以服务相辅来拓展威远的长远发展之路。十多年的厂商联合道路,王淑平也在不断的摸索与尝试,以达到与企业产品和政策的最佳结合,现在威远与众德集团、深圳芭田、中原大化、中东集团等十几个厂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在与众多企业的长期合作中,王淑平拥有了稳固的货源关系,在走下市场的同时,王淑平感受到了BB肥市场的潜力。她认为,BB肥配方灵活,能够根据含量的不同和区域作物的需要随时调整,且不用批量生产,快速反应,便于及时抓住市场机会。2005年10月,威远公司投资500万元控股成立了以生产化肥为主的“河北远大国际化肥有限公司”,新上了国内最先进的电脑控制自动混配的复混肥生产设备,同时与中国农大和省、市农业技术专家合作,根据各种作物的需肥特性和大量测土数据,研制出了二十几种配方肥,满足了北方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的营养需求。由于有着稳定的网络基础和良好的市场信誉的市场基础,王淑平做起来很是得心应手。

  同时,威远公司聘请了专职和兼职的农业、农林技术研究员、专家到农村、田间地头给农民种植技术,每年达200余场以上,配置了3台投影仪及电脑,对照式的讲授农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讲授施肥技术,并适时推出套餐施肥方案,得到可农民认可,带动了终端市场(乡镇网点商)新产品的销售,威远公司也赢得了厂家的认可,达到了厂家、代理商、终端零售商三赢的目的。

  王淑平对市场的感觉,绝对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走下市场贴近终端后的准确判断, “市场不是想出来的,只有走进市场,才能把握走势,抓住机会。”王淑平很自信。

  做生意就是想办法!

  威远农资公司,以“经营好产品、提供好服务、让农民有一个好收成”为使命。长期以来,在做好化肥产品的销售与服务的同时,威远农资公司还与各县棉花协会、蔬菜协会、果树协会合作,聘任了280位农民联络员(种植大户)不定期的专题会议及新产品示范推广,缩短了高科技产品与消费者的距离。

  最近,王淑平又有了新的想法。

  河北威县是种棉大区,但是近些年,受棉纺制品行情低迷的影响,农民手中的棉花难以卖出。以前的经销商都是把货赊销给农民,等农民卖完棉花以后再给钱,而如今,农民守着一大堆棉花换不来钱,经销商贴进一大笔钱收不回来,经销商今年不敢再继续赊销,农民买肥又受到了影响。这种不正常的链条运营模式,王淑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今年,有位朋友的做法给了王淑平很大的启示,他在将农药、化肥卖给菜农以后,收购菜农的蔬菜,然后供应超市,为农民提供了一条龙服务。

  这启发了王淑平,“他做蔬菜,我做棉花,怎样能把棉花换成钱?怎样能把这个链穿起来,做成一个产业链,把化肥销售下去,把棉花收购上来,盘活这个链条?”

  王淑平认为,棉花可以长时间储存,今天的困难不等于明天依旧困难,威远并不准备赚取棉花链条产生的利润,主要目的就是要让现金流“活”起来,解决经销商与农民面临的迫切难题,促进农资链条的正常和健康运转。因为棉纺行业仅有近百元/吨的微薄利润,现今很多棉纺厂停产,设备都闲置着。经过核算后,王淑平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分试点地承包一个棉花加工厂,租用厂方的场地和设备,由威远聘用人员,收购农民的棉花,加工后再进行销售。而威远投资的人员工资、仓储、水电等成本王淑平早请人核算过,计入棉花销售成本费用也不成问题。在与十多个经销商探讨过这个问题后,王淑平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支持,他们说,你要是把这个事情做成了,既帮农民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民买肥难的问题,而且我们一年都有事情做了,我上半年卖化肥,下半年做棉花。这使王淑平深受鼓舞。说干就干,王淑平就是这样的性格,现在她已经开始着手寻找合适的上家。

  农民农产品包销一直是个难题,但是王淑平不怕难题,她说:“做生意就要想办法,不试怎么会知道呢?把棉花收购上来,把肥料销售下去,既能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能加强网点的稳固性,为什么不努力试一试?”

  记者手记:

  自信是王淑平最大的魅力!她的自信不仅仅是源于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更是源于面对未知市场时,敢于承担后果的勇气。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