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回家,发现村里的路基本上还是原来的样子,和老家紧邻的一个村子,不但修通了水泥路,还把水泥路修到一家一户的门口。而这两个村子在一条线路上,如果要规划修路,应该是一起修才对。笔者问村里人究竟是咋回事,村里人说:“谁让咱村不出个大官呢?!”原来,邻村有一个人在当地任县领导,就通过关系为本村争取到了一部分新农村建设资金,把路给修好了,还架通了自来水管道。于是,笔者利用假期的时间,到附近的一些村庄做了个小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在农村非常普遍。
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基层依靠各种关系获取新农村建设资金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上面说到的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村里有在外面工作的,而且掌握一定的权力,控制着一定的资源,出于为老家人谋福利的思想,就会利用手中的职权,把新农村建设资金直接划拨当地。还有一种情况是领导并不直接要项目资金,而是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向当地领导打招呼,优先建设当地新农村建设项目。第二个途径源于村里的干部很有活动能力,为争取到一笔建设资金,上乡跑县,乃至市里,拉关系,找途径,不管采取什么办法,直到把项目资金争取到为止。这种做法不但得到一些当地老百姓的认可,甚至得到部分乡镇领导的认可。
把新农村建设资金给本地人谋取福利这种做法之所以不可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打乱了当地政府对资金的统一安排。新农村建设资金使用一般都是由当地政府统一安排使用,如果这来挖一笔,那来拿一笔,本来就不多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就难以集中使用,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二是容易滋生腐败。从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争取渠道上看,不少是靠拉关系,请客送礼,甚至按争取到的资金额给一些不良官员一些回扣,实际上已经构成了腐败。同时,基层用来送礼的这部分钱,村干部肯定不会自己出,就只能从要来的资金上出,这样就难免出现下拨资金东扣西挪,真正用在项目上,用在办实事上的资金少得可怜。笔者看到过一个资料介绍,基层争取支农资金的花费,一般要占到支农资金的10%左右。不少管理部门把支农资金当作“唐僧肉”,想方设法挤占挪用,截留侵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现在或多或少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三是破坏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政府的公平性难免受到质疑。部分村民会认为,新农村建设资金就是有权有势的人的资金,就是“能人”的资金,严重损坏政府和新农村建设在人民中的形象。
因此,对这种靠“歪门邪道”获取新农村建设资金的做法要坚决制止,一方面要靠制度来完善,建立完善的监督和审计制度。另一方面,一些身居要职的领导,要检讨自身行为,充分认识这种做法的危害性,把公平、公正还给人民,把信赖还给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