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正是暖棚蔬菜、草莓等农副产品上市收获的季节。沿太平街道办事处驻地公路北行,绵延3、4公里,公路两边处处都是蔬菜大棚,在该办事处的蔬菜交易市场,天南海北各种口音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十分热闹。该办事处郭街村农民周广礼拿着一叠卖西红柿得来的钞票,笑容满面地说:“农村合作银行的小额贷款帮了俺大忙,自去年实行评级授信以来,我们使钱可方便了,拿着贷款证、信用证到农合行立马就能拿到贷款,我们村种植蔬菜的有150多户,评级授信的接近100户,一个大棚一年下来能纯挣1万5、6千块钱,农村合作银行真是老百姓身边的银行,我们自己的银行啊。”
农民致富的“及时雨”
蔬菜上市,忙坏了河东农村合作银行太平支行的信贷人员。一连十几天,还贷款的蔬菜种植户络绎不绝,刚送走了东家,又来了西家,太平支行营业室内人来人往,每送走一个客户,营业员们都起身礼貌相送:“您走好,欢迎您再来办理业务。”
太平镇是河东区的蔬菜示范种植基地,素有河东“菜园子”美称,当地农民在长期的蔬菜种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该办事处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积极进行品种改良和扩大规模。为解决菜农资金所缺,河东农村合作银行及时出手相援,进行市场分析,大力实施“信用评定工程”,根据农户家庭人口结构、经济实力、信用状况,进行信用等级评定,按照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根据资信等级不同核定贷款额度,核发农户贷款证,实行“一户一证、一次申请、限额控制、周转使用”的优惠措施,信贷手续大大简化,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农民群众。
小额贷款在河东区10个乡镇起到了促进农民发家致富的杠杆作用。刘店子乡王疃村草莓种植大户王金庆说:“今年我种的是‘拉松六’,亩产能达5000多公斤,品质非常好,头一茬在春节前上市,每公斤卖到了14元。这多亏了农村合作银行及时给俺资金,3万元贷款帮俺引进草莓新品种扩建大棚,还给俺提供科技信息,今年天气冷也没耽误草莓生长,年后俺这草莓都一车一车地送到市区的大超市了,一个棚收入1万块钱不成问题,俺这6个棚全部卖完后还清贷款还能剩个几万块钱……”像老王这样被农村合作银行扶持起来的的种植户在河东区还有很多很多……
农村金融的“聚宝盆”
该行还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自年初以来共发放专题金融知识下乡宣传资料2万余份,出动宣传车4辆,巡回在全区进行宣传,以支行为单位成立支农小组,深入村组户了解支农情况,对农民群众贷款做到“三优先,四落实”,即:农户贷款优先、农资贷款优先、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优先,做到人员落实、资金落实、服务落实、措施落实,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重沟镇田庄村农民刘洪献几年前家境十分贫困,重沟支行业务员王廷智建议他养狐狸,给他贷款2万元,找来养殖专家进行指导,还帮他联系了河北辛集的毛皮商签订收购合同。刘洪献很快脱贫致富,村民们纷纷效仿。农合行又加大了对刘洪献的资金支持,由刘洪献负责给村里提供种狐、饲养技术、防疫、收购、屠宰、销售。现在,刘洪献既是家产几十万元的富裕户,也是农村合作银行的模范信用户。田庄村也发展成远近闻名的狐狸养殖专业村和富裕村。
“推行评级授信贷款是我们农村合作银行的一大品牌,可受农民欢迎了!”河东农村合作银行董事长纪庆坤高兴地说:“自去年年初以来,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民想致富,一靠科技、二靠信息,三靠资金,当前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农民致富的一大瓶颈。一方面,农民贷款找担保、抵押难,急需的资金得不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信贷人员由于不了解农户的信用程度,客观存在着惜贷、惧贷现象,担心贷款放出去会出现风险。我们通过实施信用评定工程,及时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满足了农民的资金需求,同时也净化了农村社会信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