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2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铁锹救灾建奇功

本报记者 赵光辉

  在安徽采访期间,几乎每到一个供销社都会听到库房被大雪压塌的坏消息。在舒城县城辉隆集团的仓储中心,三幢两年前刚修建起来的钢构仓库屋顶几乎全部被大雪压塌,5000多平方米库房的化肥、爆竹、日用品暴露在风雪中,虽经全力抢救,还是造成600多万元损失。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企业都是供销社系统改制后,职工用养老金入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房屋倒塌,商品和设备受损,使他们经营和生活都面临巨大的困难。县供销社主任汪任林说:“从元月12号起,大雪一直持续了半个多月,20到22号、26到27号三场大雪。这三场大雪对我们来说,是灭顶之灾!”

  从舒城县出来行车半个多小时,我们来到干汊河镇供销社。记者看到的是,这里的170多间办公室、库房和宿舍没有一间出现屋顶倒塌,商品受损。镇供销社主任唐维俊今年50多岁,是一位为供销社工作了30多年的老供销社了,一副眼镜让他更像一位乡村教师。

  “你们这里雪小些吗?”

  “不小,三场大雪整整下了半个多月。地上雪都有半米厚。”

  “那你们怎么保全这些房屋的?”

  唐主任把我带到那20多间化肥仓库门口,朝阳的一面墙脚下一拉溜靠着20几把铁锹。唐主任说:“就是用它们铲的雪!”

  原来,元月中旬大雪下起来后,起初人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随着大雪的持续,周围不断传来房顶被大雪压塌的消息,唐维俊在这170多间房屋中查看来查看去,心揪到了嗓子眼儿。要知道这些房产可是干汊河供销社从上世纪50到60年代建起来的,是供销社的家底了。

  不能坐以待毙!唐维俊迅速召集职工商量除雪的办法。现实是供销社只有5名员工,且上了年纪。怎么办? 

  大雪无声,心似油烹。

  找人!花钱找人!

  可现在是年跟前了,在镇上打工的青壮年也已经回家过年了,上哪里找人?

  眼看屋顶的积雪已经赶上5床厚棉被了,这些“年龄”已近花甲的老房子的木头房梁不时发出嘎吱的声音。

  找人!一定要找到人!

  唐维俊把职工撒出去一家一家找,最终竟找到了20个人,他们都是被大雪阻隔不能回家过年的外地青壮年。

  人是有了,怎样安全除雪成了大难题。用扫帚扫,人在屋顶斜坡站不住;用扫帚推,受力面太大又推不动。唐维俊找来20把铁锹,让工人们站在屋脊,用铁锹往下推,既快捷又安全。于是,大雪一停,20个工人就上了屋顶,唐维俊和员工在下面观察指挥,提醒他们安全事项。多天的厚厚积雪终于被除掉了,唐维俊把铁锹收集起来,用热腾腾的姜糖水和酬金慰劳这20人的除雪抢险小分队。

  第二场大雪袭来,唐维俊像个有经验的指挥员,密切观察雪情。雪一停,立即组织这20个人挥锹上房,清除积雪。当第三场大雪又卷土重来时,这个小分队的全体“指战员”已经是胜券在握了。

  终于,人击退了雪,库房里的化肥和其他商品保住了;久违的太阳也出来了。

  记者离开那20把铁锹,来到供销社辉隆农资连锁店里。化肥整整齐齐地码在那里,大黑板上公布的化肥品种和价格吸引了一些准备春耕的农民在看。

  “品种上差不多,供销社的价格更公道些,人家认真执行国家政策。”一个农民这样告诉我。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