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2月2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改革系列谈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
小额农贷破解农村金融难题 (三)

肖四如

  (五)以互动式的管理方法,有效化解农村信贷风险高居的问题。针对小额农贷额小面广、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发展小额农贷业务中,形成信用社主导、政府推动、农民参与、多方互动的发展局面。

  一是地方党政部门大力推动。小额农贷由于手续简便、期限合理、利率优惠,受到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各级地方党政部门把小额农贷作为一项富民政策大力推广,有的县、乡两级成立推广领导小组,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宣传引导等形式来推动农户小额农贷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的将各乡(镇)支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优化地方信用环境工作列入考核;有的还出台了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措施推动小额农贷发展。各级党政的高度重视,为小额农贷的提升和信用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是乡村组织积极协助。在发展小额农贷过程中,很多村“两委会”干部参与到对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生产经营情况、偿债付息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以及参与评定农户信用等级、推荐借款人、催收贷款等过程中来,指导和帮助农民扩大生产、增产增收,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和形象,同时又减轻了农村信用社对小额农贷管理的压力,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贷款催收困难等难题。

  三是发挥农贷协管员的作用。在推广小额农贷过程中,很多农村信用社还选聘了“农贷协管员”协助管理小额农贷。协管员由村“两委会”推荐,大都是村干部或村民中威望高、有能力、责任心强的“能人”,通过这些行政村的“农贷专干”,对农户贷款资金使用、贷款本息的归还实行近距离、经常性的监督,使信用社对小额农贷的管理得到延伸。江西婺源县的实践证明,农贷协管员在协助催收贷款本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部分行政村小额农贷的到期收回率和利息收回率均达到98%以上。

  (六)以信贷手段促文明建设,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环境优化的问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突出了“信用”这个主题,有效促进了农村信用文化建设。通过加强小额农贷的宣传和发放,让农民认识了金融与信用的关系;通过信用评定和信用公开,让农民理解了信用的价值;通过创建信用乡(镇)、村和评定“信用户”、“模范信用户”活动,发挥了信用户的示范作用,增强了农民的信用观念,使具备良好信誉的农户充分享有守信的益处和便利,营造了一个“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农村信用社还通过对文明信用户实行额度放宽、利率再优惠,对信用村进行奖励,调动了农民争当信用户、争创信用村的积极性。目前,全国共有4846万农户被评为信用农户,46685个行政村被评为信用村,1736个乡镇被评为信用乡镇。江西农村信用社在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工作中,结合农村道德建设,以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优惠贷款为手段,深入开展创评“文明信用农户”活动,三年来共评定“文明信用农户”41万户,累放此类贷款50多亿元。既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力量,又为小额农贷开展和农村金融发展营造了良好信用环境。

  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小额农贷作为国际小额信贷的一种创新模式,与国外通行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的小额信贷相比,吸取了其中的合理成分(如对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农户实行信用放款,不再需要抵押担保),同时又剔除了一些不切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内容(如高利率、周期较短、倾向妇女、频繁还款等),因而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更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形成明显的产品特色。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