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2月5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何彬:那种幸福无可替代

本报记者 刘洁

  一个曾经面临诸多困难的供销社,经过不断改革变成了实力雄厚的新型供销社,并被总社和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们是如何摆脱困境,取得今天的成绩?在前不久召开的总社四届四次理事会暨系统先进表彰大会的会场外,记者见到了广西柳州市供销社的“当家人”——何彬。

  忙人何彬

  何彬很忙,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喜欢用脚步一寸寸丈量柳州市合作经济的经纬,随时出发。于是,有人开玩笑说,“我们的何主任不是在下乡的路上,就是刚调研归来”。小平头成了何彬留给人们的一个“标准”印象。这位典型的南国男子,清秀、儒雅,声音轻缓如淙淙溪水,那一份沉稳从容、气定神闲,透露出他的自信和力度。

  “我是2005年到供销社的,当时这里的经济效益不容乐观”,“那时我就想,把人沉到农村,我们的供销合作社事业就成功了一半。我不去看,怎么知道下面的情况,不知道情况,又怎么能对症下药开展工作”,本着这样的疑问,刚走马上任的何彬充分利用工作间隙和双休日时间开始了解下面供销社的情况。柳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地丘陵绵延不断,三江、融水等基层社就在大山深处。山区路不好,他就下来和同志们一起推陷在泥潭里的车子;山区人烟稀少,吃不上饭,他就匆匆在车上吃几口面包。看到何彬,一个最基层供销社的主任激动的说,“我在供销社几十年,第一次见到市社里的领导来看我们”。短短几个月,何彬就带着他的领导班子跑遍了全市供销社系统6县1郊、87个县级社、84个基层社和31家企业。

  在推进基层社改制工作中,何彬说:“我们采取‘一社一策’的办法,着力推行‘春风计划’,现已重组了58家基层社,特别是三江、鹿寨两县的基层社全部改制完成。现在,全市有19家基层社综合经营总额达1000万元以上;有10家基层社综合经营总额达3000万元以上;有6家基层社综合经营总额达5000万元以上。” 

  商人何彬

  通过调研,何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柳州市绝大多数的供销社已变为或即将变为多元化的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社有民营、租赁、整体转让等多种企业的组织形式。于是,何彬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人才立社、开放办社、合作兴社、发展强社”的16字工作方针。在他眼中,合作就是人、财、物的聚集,聚集就能够碰撞出无限商机。

  理清思路后,何彬从多方面书写着“合作”二字。他专门在供销社下属企业中成立了四个满地宝公司。何彬说,之所以取名“满地宝”,是为彰显“三农世界、满地珍宝”之意。他说,“满地宝在扮演供销合作理念推广角色这一点上,有着独特优势。满地宝农资产品‘流’向农村各地,三农世界的各类农产品‘飞’向各大城市。正是这种双向流动功能的过程中,满地宝的合作理念推广的枢纽作用才能得以显现,满地宝传播合作理念的空间才会不断获得拓展。” 除此之外,柳州市社在领办、引办农民合作社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例如,柳州市双喜酱料厂积极参与进德蔬菜基地建设,帮助融水县建立起了辣椒和刀豆基地。2007年,全系统以各种方式联结带动农户数达13.7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1946万元。

  在何彬看来,除了供销合作社内部要合作,更要跳出供销社、跳出柳州搞合作。他说,“只要合作,供销合作社的辐射功能就强大了,否则,供销合作社的辐射范围就只能是一个乡或是一个县;只要合作,我们的产业就能形成链条,链条越长,辐射功能越强,作用就越大,农业收益就越高。”近年来,开放办社一直是柳州市社的新亮点,现有合作企业27家,涉及副食品加工、钢材建材、运输、仓储、房地产等多个行业。2007年1至8月,合作企业实现购进总额53895万元,销售总额64496万元,农副产品从生产者购进11803万元,消费品零售10552万元。

  合作就要讲支持、讲付出、讲帮扶,这样就能大大提升潜在的生产力。何彬说,他们对企业的扶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金上的扶持。去年柳州市社为合作企业提供了6000万元的扶持资金。二是积极协调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努力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近期,该社与宁波天汉集团及柳州立宇集团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带动了棉花经营和房地产业务,为“跳出供销社发展供销社”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诗人何彬

  何彬同时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供销社主任身份;一个是作家身份。他是属于那种古典浪漫型的诗人,只要一有灵感,马上写在手机上,他即兴给记者读了段文字,文笔清秀细腻,富有灵气。何彬说,他很爱看书,天天看,不看就觉得一天少了点什么。也正是那些些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文学作品,培养了他的审美趣味,对他的精神气质和生活态度产生了影响。 

  在工作中,何彬一直关注着文化的力量。自2007年4月起,他亲自率领“满地宝基层服务号”巡演文艺专车,既为农民兄弟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歌舞、独唱、小品、民族舞蹈等高雅精品剧目,又寓教于乐,向农民朋友宣传化肥、农药和农机器具的品牌、选购、使用及识别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的知识。何彬解释说,“在文化领域,‘满地宝’不能只满足当一个一般的‘品牌’,要善于联合文化系统为‘三农’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用文艺下乡为载体推广合作理念。”

  这些年,何彬始终记着著名学者厉以宁曾经说过的“人在最危机的时候,道德的力量最强”。对此,何彬有着自己的理解,“人活着一定要有一种精神,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人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不光要卖给农民农资、化肥,更要提升供销社系统的整体精神和凝聚力,更要有不断超越、创新的精神,这些都需要人良好精神状态的支撑。这些年,我们正在做凤凰涅槃的尝试。困难是昨天的事,今天就是快乐的一天,我的工作就是我幸福的源泉。”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