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2月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找准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王平

  编者按 土地保护特别是耕地保护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保护耕地和非农建设用地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下,如何切实保护土地特别是耕地,缓解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是一个重大课题。

  位于晋北高原雁门关外的山西省怀仁县为了实现节约用地的目的,针对当地实际,按照“依法、规范、科学、集约”的原则,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挖掘存量土地潜力为重点,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和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全面破解用地难题,找准了保护耕地与保障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走出了一条中部欠发达地区集约节约用地之路,既服务了经济建设,又保护了耕地。近年来多次受到了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

  加强用地管理

  严把土地供应“闸门”

  怀仁县全县国土总面积1230平方公里,30万人口,耕地总面积85万亩,人均耕地2.42亩,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9亿元,财政总收入13.17亿元,是晋北地区的一颗明珠。近年来,面对耕地锐减的形势,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耕地治本之策。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理制度,从查处违法占地和严格规划管理入手,实行了土地首问责任制,县委书记亲自抓,各部门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县、乡、村层层签订了保护耕地责任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了保护耕地一票否决制。对非法占地,“敢”字当头,抓典型,碰钉子,动真碰硬。“细”字当家,西瓜芝麻一起抓,决不漏过一宗地。同时,严格执行新修订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规划建设区外的农用地非法入市一票否决,拆除违法占地,恢复土地原貌。鼓励商用、房地产经营项目在旧城改造中发展,尽量使用存量土地,集约节约用地。此外,还提高了用地“门槛”,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类、禁止类、淘汰类项目和土地资源占用过大、产业效益不理想的招商引资项目,坚决不予调整用地本局,不分配用地指标,较好地发挥了土地宏观调控作用。

  盘活存量土地

  集约节约用地

  为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该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的用地现状,从1999年开始积极探索并开展盘活城市闲置低效利用土地工作,走内涵挖潜路子。坚持“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办法,最大限度地盘活了城镇闲置低效利用土地。

  一是建立新机制,推进土地市场化运作。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将旧城区待开发改造的土地、机关事业单位搬迁后闲置的土地、企业改制待处置的土地、低效利用的土地、批次报批规划内的土地和“城中村”集体土地等确定为储备对象,按照收购程序和收购方式分别进行收购,制定了科学的年度供地计划和宗地供应方案,然后进行公开出让。全县经营性用地全部实现了“招拍挂”出让,2006年全县工业用地也开始走向了市场,进行挂牌出让。99年以来,全县先后共拍卖和挂牌出让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55宗,面积68.8983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2.6475亿元。火车站前广场714平方米土地拍卖价272.1万元,平均每平方米3810.2元,创出了山西省县级城市小宗地拍卖地价之最。

  二是找准突破口,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先易后难,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分步推进的办法。第一步先从县城黄金地段起步,坚持先里后外,先小后大,分步开发的方针,从繁华商业地段入手,渐进展开,火车站和云州西街改造地段,都选择了土地增值的最高点,如火车站广场改造每平方米拍卖价3810.2元,创最高记录。第二步是借旧城改造拓展空间。将旧城区居民异地安置,通过道路拓宽改造,连通贯片,变成了县城商贸区、文化活动区。第三步是实施退二进三政策,针对旧城区“五小企业”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际,把国企改造和盘活存量结合起来,推动这些企业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企业用地区集中,实施二次创业。

  三是全面拉动,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怀仁县通过集约节约用地,不仅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使全县保护耕地与发展用地的矛盾得到了缓解,而且推动了全县经济发展进程。1999年以来,该县共完成旧城改造项目60多个,拆旧面积达64.88万平方米,新建各种大楼100余栋,正在建设的有50余栋,招商引资和社会投资城市建设资金累计超过15亿元。现在全县上下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实施土地开发整理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针对近年来国家省重点建设和县招商引资独立选址项目较多,存量土地又无法满足,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实际,该县严格执行国家“占一补一”的规定,采取多元化的投资开发整理方式,千方百计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的力度,“十五”期间,全县共争取并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5个,全县共整理土地36644.1亩,累计新增耕地6141.15亩,开发造地累计补充耕地13707.23亩。使近年来怀仁县在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较多,本县结构调整和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且略有增长。

  建立长效机制

  确保土地市场秩序长治久安

  土地管理呈动态形,不仅鞭长莫及,而且极易反复。为此,他们还从机制和制度管理入手,建立了长效机制,确保了全县土地市场秩序长治久安。

  一是建立了执法巡查机制。县国土资源局建立了执法监察总队,各乡镇国土所也成立了由所长挂帅的专职巡查队伍。各所与每一个国土管理员都签订了执法巡查责任状,实行了包区、包片分工负责制和奖惩考核制。二是建立了网络管理机制。在全县10个乡(镇)设置了七个国土资源所,在162个行政村和59座大型企业聘请了信息员,使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企业四级土地执法巡查网络体系,真正做到了地动我知。三是建立了制度管理体系。结合土地管理工作实际,建立了土地执法巡查制度、群众举报奖励制度、案件查处制度、定期汇报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公开了举报电话,进一步规范管理。四是强化了执法动态巡查。县国土资源局实行了动态巡查责任制,采取以片设防的办法,在全县设立了三个防范区。实行了定期报告制度,建立了巡查日记、周记和月记,按规定上报情况。五是建立了“土地巡回法庭”。县法院与县国土部门联合在县国土局组建了土地巡回法庭,县法院抽调2-3名专职人员与国土执法人员进行联合办公。

  由于他们建立了土地执法管理的长效机制,强化了日常监管,实行了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查处相结合的监管制度,逐步形成了定期检查和动态检查相结合、现场督察与案件查处相结合、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的监管体系,把问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实现了土地管理秩序长治久安。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