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年1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从战斗英雄到区域农资领袖
——记河南省社旗县农资配送中心总经理李营
本报记者 王旭波

  李营,曾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所属连队荣立集体三等功,受到部队嘉奖。他参军作战却是偶然的一件事。

  李营是河南社旗县人,家住县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正是知青下乡时期。李营的姐姐被分到本县的一个农村,因为父母心疼女孩子,决定这个下乡的名额让次子李营顶替。十几岁的小伙子,正是天不怕地不怕时候,于是李营带着激情便下乡去了。

  到了农村,李营的一股干劲得到了周围人的夸奖,正在他干得热火朝天时,又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的他的命运。父母决定让李营兄弟一起参军。李营便收拾行囊从农村返回县城参军去了。

  坐上去军队的列车,他们一群小伙子雄心勃勃,他们为能有这样的机会感到非常自豪。列车走走停停,走了好久,连1979年的元旦就是在这所列车上度过的。后来,他们接到了命令,为保卫祖国,他们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李营回忆说:“年轻人刚凑一起,说要打仗,心潮澎湃。”他被分到了炮兵连,做指挥班的侦察兵。前线,枪林弹雨,血肉横飞,一些战友倒下了,李营仍然一股子劲儿,用方向盘准确测量越军阵地及火力点。虽然上战场时间不长,但连长喜欢他那股子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

  他和战友们参加了凉山战役、禄平外围战、班岗战、班竹战、菲波山、公母山、龙头、612高地阻击战等10多次战斗。“最近,我去越南旅游了,参战的那段经历让我难忘,尽管是不假思索的参军、参战,但是它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李营有些激动。

  李营顺从命运安排,但不随波逐流,拼搏奋进,事事尽力,无愧人,无愧己,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英雄本色。复员以后,李营回了家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英雄就经得起考验。

  李营分配到了县供销社,先后当营业员、保管员、公司业务员、公司副经理、支部书记。没有了当兵时的那股“傻劲儿”,李营的认真、踏实的作风还是留了下来,他在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业绩都得到了供销社同事的认可。

  2000年,时任农资总公司副总经理的李营看到大锅饭经营体制人浮于事,业务举步维艰,扭亏转盈无望,于是,丢掉铁饭碗走了自主创业之路。

  当年4月1日,他租赁和使用社旗农资总公司闲置资产,挂牌组建了社旗农资化肥配送中心,立足社旗,抢占农村市场,既零售,又批发。

  开始,李营租机动三轮车向乡镇送货,随着业务的扩大,他购买辆昌河车,并学会开车,领取了驾照,自己开车进货和送货,既是业务员又是司机和装卸工。天天忙碌不停地东奔西跑,很少睡过囫囵觉,吃上应时饭。他战斗英雄的精神在农资市场上又活灵活现,以艰辛的付出启动了市场,站稳了脚跟。

  社旗农资化肥配送中心能做大,还得从网络建设说起。李营认为,随着农资市场的逐渐开放,竞争会逐渐激烈,必须和下游经销商一起把销售网络建起来,对经销商和厂家都有益,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更好的把农化服务到全县。

  靠着耿直的性格,诚信的经营理念,李营与基层经销商一起改变着农民传统的用肥习惯,把优质的复合肥料推介给农民,把假冒伪劣产品拒之在网络以外。又利用自身有农技人员的优势,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利用间作套种技术发展高产高效产业,使农民从中受益,使经销商从中得到锻炼。整个网络大兵团作战的统一引领,在短短的两年内,使全县农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农业产量逐年刷新。社旗农资化肥配送中心诚信经营,奉献社会的创新精神深受群众欢迎,化肥销售量也随之猛增,市场销售份额占到全县消费总量的60%以上,仅天脊化肥一项就销售6000余吨,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受益同步发展的目标。最后他还总结为一句话,“天脊发展我发展,我与天脊共发展。”

  做到社旗县农资第一把交椅的李营并没有满足,他又谋划着成立玉米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产增收再添一条捷径。他的总结又得到了进一步深化,“社会发展我发展,我与社会共发展。”

  不但主导着市场,他还引领着当地农资市场发展的方向,李营,俨然一个区域农资领袖。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