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合作社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这次理事会议上各位代表的共识。但在各地供销合作社发展中,这一现象并不平衡。“做了不少事,就是政府不知道”、“办了不少店,也开在了农民家门口,没几天就办不下去了”……在一派鼓舞人心、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像这样的话题虽然不是主流,但也确实反映了一些地区发展的现实困惑。
对此,山西省供销社主任王俊辰说:“供销社要抓住机遇,争取作为,但并不是光蒙着头干事就能干好。要努力到点子上。”
王俊辰总结山西供销社的发展,提出了两条经验:一是“边干边说”,即使政府没有政策优惠、没有扶持资金,也要“先干起来,干出成绩来,首先让农民满意”,同时,要重视大力宣传,定期不定期地向党委、政府汇报,在媒体上进行报道,让社会了解。这样就会形成政府重视、供销社发展、农民得利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努力与农民的利益紧密结合,服务到农民“心坎儿”上。拿山西省供销社建立的汾阳市肖家庄便民店来说,他们不是简单地建立在农民家门口,被动等待农民购买产品,而是主动挖掘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比如他们了解到农民急需能够向地下渗水的地膜,于是就引进了相关技术,建立了小型的地膜加工厂,赊销给农民,等农民卖了粮食再还钱。他们还向农民赊销农资等产品,很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与王俊辰的观点一致,不少代表都把话题的焦点放在了“基层”。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供销合作社来说是个大好机遇,供销合作社要真正发挥重要作用,获得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认可和支持,供销社必须在“基层服务”上下功夫,光说自己改革改造的事不行,要真正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上做出成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