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7岁的杨通海,出生在农民家庭,从乡镇团委书记开始,一直到2003年担任合川区供销合作社党委书记、主任至今。他一直保持着农民本色,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为己任,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为合川供销事业的发展和统筹城乡建设作出了贡献。
杨通海了解到农民唐礼义的养猪规模小,效益差的情况后,热情鼓励他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他规模化发展生猪产业。在杨通海直接帮助下,唐礼义养猪一举成功。他说:“我算了一笔账,仅饲料成本和疫病防治,我就比没有加入专业合作社的农民多盈利3.7万余元!今年,我还将扩大养殖规模,动员亲朋好友也加入专业合作社,让大家尽快富起来!”
唐礼义所在的胜达生猪专业合作社也于2004年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授予“全国示范合作社”称号,并通过了国家质监总局“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认证。2006年成为农业部食品安全检测中心认定的“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
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杨通海,在合川区基本完成供销系统产权制度改革后,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加快自身发展的新模式,总结出“发现、引导、发动、扶持”八字建社工作流程和产业建社、能人办社、自愿入社、效果兴社、政策强社的二十字工作方针。他探索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新模式,有效地延伸了产业化链条。比如,双凤茉莉花专业合作社与钓鱼城茶业公司对接,切实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促进了茉莉花产业发展;铜溪蚕桑专业合作社与金山丝绸厂对接,既保证了蚕农增收,又保证了龙头企业的生产原料。迄今,合川已发展家禽、生猪、蚕桑、葛、水产、蔬菜、水果等种养业和流通、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446个、11.96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27%。
杨通海并非就生产而生产,他还创新地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创在农村合作经济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至今合川全区已有28个党支部、30个党小组,卓有成效地改进了党对新时期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受到了重庆市委组织部、中央组织部的高度重视。多家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作为一项重要经验向全国推广。
杨通海结合合川实际,富有创意地整合供销合作社所属企业资源,积极推行“放心农资商品下乡,优质农产品进城”的现代农村流通网络。同时,积极倡导区供销合作社与移动公司联手建起了“农信通”信息网,完成了39个镇和专业合作社的二级信息服务站,以及517个村级信息接收站的建设,为广大农民及时提供涉农政策、科技知识、劳动力转移、农村教育、医疗等信息服务。这也是合川区供销合作社立足统筹城乡,实实在在服务“三农”、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创新举措。
杨通海牢记服务“三农”的宗旨,他经常深入镇村、走家串户了解农民需求;召开社员大会、院坝会,帮助当地农民分析市场,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指导组建专业合作社,动员农民参股入社,全力帮助专业合作社社员发展生产。杨通海跑企业、跑市场,帮助社员销售农产品,他先后帮助保合李子、尖山生猪、三江鱼种苗等专业合作社与市内外专业市场对接,省去中间环节,畅通销售渠道,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去年,合川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0.8%,专业合作社社员增收3100余万元,户平增收320余元,涌现出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重庆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7个,无不饱浸了杨通海的大量心血。
杨通海多次被区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区供销合作社也多次被区委、区政府评为“双创双争”先进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信访稳定先进单位,连续荣获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综合效益考核和合川区综合目标任务考核一等奖, 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全国县级供销社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县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