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刃的锋利,取决于它的“钢火”。
企业的活力,决定于它的员工队伍。
常烟人深知,要打造一流的生产型企业,就必须要盘活机制,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就必须要实行人本聚心之道,激发员工的热情,形成凝聚的战斗力量。
一个通过招聘进来的普通员工,几年之内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各种干部竞岗中脱颖而出,进入企业的管理团队,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在常德卷烟厂,这种“乌鸡变凤凰”的故事,已经不再是新闻。
常烟激活机制盘活队伍、激发了人力。在人才管理创新上最成功的莫过于构建了一个能上能下的公平的通道。
该厂厂长兼党委书记邹纲强坚持辨证、历史、全面的观念看待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问题。他明确表示:常烟只有在人才队伍的选拔上转变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机制更活,队伍更优,活力更足。
为此,开展干部队伍的竞争轮岗,让干部换位思考。挖掘人才,让一线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去年4月,转型还不到半年的常烟,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中层干部补员选拔工作。在此次选拔中,紧密结合企业转型调整后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将10名人品好、能力强,在工作中敢讲真话、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敢于对企业发展负责的同志委以了重任。此次干部选拔,不仅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同志提供一个施展抱负和才华的舞台,同时对干部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为进一步培养复合型干部打下了基础,进一步地推进了常烟中层干部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和年轻化,例如:一车间的30岁出头的龚剑、企业管理部的研究生吴高峰成为了中层领导者。他们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常烟从1997年引入末位淘汰制、2年一次的竞赛上岗,到2001年全面洗牌,全面竞赛上岗,形成三年洗一次牌,再到现在改为四年一洗牌,并增加一年一次考评、对干部作科学的评价,已经逐渐形成了成熟的干部培育体系,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骨干人才。
以创造性的手段推动员工快速成长也是常烟人才机制的一大亮点。
他们以崭新的培训模式培养标准化的操作能手。他们先对操作能手进行标准化的培训,然后再将这些操作能手实际操作过程进行录相,作为员工培训教材。自己人作为教材培训其它员工。这种以自己人作为范例的教学,效果远远比其它培训方式更好。
在工艺品质部等部门,他们形成了一个好的传统,每天提前15钟开班前会,在这个班前会上,他们或进行问题探讨,或进行新知学习,几年如一日,积少成多,对员工的素质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他们坚持“请进来送出去”工程,经常性地请来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将员工送到外地知名企业、学术机构进修、培训。
去年,常烟针对人才结构上的瓶颈,着重加大了车间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着力优化了竞争上岗制度和分配、考核机制,加快了职业化通道建设。同时,还从岗位练兵、技术技能、基层干部生产指挥能力、员工规范操作能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加大了培训力度,并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等活动,促进员工迅速成才。
如今,在常烟已经形成了重视技术工人劳动价值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员工立足岗位成才。去年有14名维修工获得了国家技师资格认证,成为企业的“蓝领”。常烟将把职业鉴定工作进行到底,为员工开辟更多的职业化通道,使企业的生产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层出不穷。
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努力构筑建设和谐企业。
关爱员工,使员工形成了强烈的归属感,是常烟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的根本原因之一。
家庭遭遇困难的员工经常心怀感激:顾成忠,家里吃饭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炉,造成女儿大面积烧伤,厂部给困难补助之外,车间组织爱心捐款,2、3万元带着温暖的爱心款及时送到了病房……
退休老人们内心温暖,今年职代会上审议通过并成立了“爱心敬老基金”,每个在职员工从自己的工资中捐献一部分,专门解决改善退休人员的生活困难……
在职员工更是感受处处温馨:厂里生产压力增大,但对员工的关心也相应增加了。渴了,有人将茶水送到机台上;累了,帮你配置一张凳子,不用再站立着操作……
有了人才,聚了人心,就如剑刃用上了好钢火,不锋利,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