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08年1月1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常烟“创一流”:宝剑锋从磨砺出(之一)

朱本召 杨徽 徐叶子

图为芙蓉王技术改造生产线奠基仪式。 叶子 摄

  从具备法人资格的独立烟厂,到湖南中烟公司旗下的一家卷烟生产企业,有人说, 常德烟厂从一把剑,铸成了剑上的刃。

  东掠西刺,随心舞动,这是剑的灵动;开坚击锐,迎难而进,这是刃的职责。

  常烟人不得不面临一个难题:做惯了剑,如何学会做好剑上的刃?2006年11月16日,按照国家烟业发展的要求,常德卷烟厂与长沙卷烟厂两支强大的烟业湘军走到了一起,成为湖南中烟公司旗下的一家卷烟生产型企业。昔日开天辟地、纵横江湖的利剑,今日成了更大一柄剑上的锋刃。

  剑刃的特点,就是锋利。

  剑刃之锋,具体阐释就是“国内一流,国际先进”。

  常烟转变观念、以变应变,迅速转型求发展

  从市场的主体位置上退下来,转而肩承湘烟高端品牌“芙蓉王”制造的重任,这是中国烟草业发展新格局赋予常烟人的历史使命。面对这一变化,以常烟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国家利益为重,审时度势,坚持理性科学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全局着眼企业长远发展,确定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卷烟生产型企业目标,带领全厂员工开拓创新,加快企业转型,确定了“以生产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在严细内部管理的同时,科学调整生产组织,强化工艺质量过程控制,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确保了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为创建一流的卷烟生产型企业夯实基础。

  剑刃的位置,注定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按照产业布局的要求,湘烟高端品牌向常烟倾斜。去年以来,“芙蓉王”的生产任务骤然增加一半以上。但由于重点工程尚在推进之中,产能并未增加,矛盾并未根本性解决,如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顺利消化增量?

  在困难面前,勇气就是生产力,就是现代化大生产的精神支撑。截止12月24日,常德卷烟厂全面完成湖南中烟工业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共计100.725万箱,其中芙蓉王系列42.79万箱。重点工程建设也紧锣密鼓,同步推进,常烟人焕发出高昂的斗志。

  一车间的庞志敏就是基层员工中的一个普通代表。一车间原本并不承担高档烟的生产,一部分高档烟的卷包任务转到一车间后,为保证产品的同质化,需要将设备进行改造,包装机改造后还有一个细致的调试过程。为争抢时间,这调试的半个月当中,庞志敏边开边调,除了睡觉的时间,其它时间都盯在机台上。庞志敏告诉记者,因为人手较紧,调试时又要求连续不能间断,他们参加调试的人员一般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很多人都是连续工作2个班,长达15、6个小时。由于他们争分抢秒,半个月时间设备调试完成,为任务顺利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艺品质部的工艺研究员李春秀,这位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女研究员,技术中心上划湖南中烟公司后,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在生产一线担任了一名现场工艺研究员。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前一周,她就带领几个更年轻的现场工艺研究员配合公司技术中心先后完成了二车间新线调试和一车间制梗线的技改。走上新岗位仅仅几个月时间,李春秀先后参与完成了二车间品牌扩量改造工艺优化、一车间梗线改造后参数优化等大量的课题,在那段时间里,她和同事们常常工作到深夜甚至凌晨。为了得出最优化的工艺参数,在写实的过程中,她在七月流火的天气,坐在运烟丝的货车上一遍遍进行水分测试。特别是中午,正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她坐在高高的货车上,头上顶着烈日,汗水早已湿透了衣服。

  二车间的熊大爱等人的事迹也令人感佩。生产任务的骤然增加,使二车间人手陡现紧张。这期间熊大爱的小孩眼角膜被划破送往长沙救治、老公也因重病住院,她为了不影响车间生产,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没有请假;还有陈国华,一边上班一边照料偏瘫的丈夫……这些可敬的员工,大都是常年加班加点却毫无怨言,为完成任务都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邹纲强厂长认为:创新更是生产力,是现代化大生产格局形成的核心要素,精心组织生产,各项工作只能细不能粗,要沉下心来做细节。常烟人根据形势的需要,在生产管理、技术手段等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质保量促生产、集中优势做管理,生产单耗等指标走在了前列。

  比如为解决人员紧张的问题,他们从10月25日开始,改原来的三班倒为“四班三运转”,做到了人停机不停,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缓解了职工的工作压力。而一车间针对软烟计划不饱和,盖烟生产紧张的状态,组织对软烟生产工人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了软烟与盖烟两种操作技术,培育出复合式的操作人员,使人员利用率大大提高。等等。

  剑刃的内涵,就是集中力量。

  常烟转型之后,将注意力集中于构建现代化大生产之上。

  他们从制度建设入手,先后修订实施了《生产区现场管理考核规定》、《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节约挖潜考核实施办法》等等一系列适合生产型企业的管理规定,并将质量、工艺、安全生产纳入国际标准进行考核,形成了一套具有常烟特色的生产管理制度。同时,全厂各部门紧密配合,抽调精兵强将对生产线的设备及装置进行技术改造,优化各项工艺参数,为确保品牌的市场需求提供硬件支撑和技术保障。此外,为合理调整生产组织,坚持每天与公司及企业储运部进行信息衔接,充分了解市场划分情况,制定产销计划,并根据计划情况和市场需求,对生产进行精细化调整,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将每个品牌的生产具体到了哪个车间、哪个机台和哪个时间段。同时,强化生产过程中的监督力度,对出现影响生产的各种因素及时进行考核和调整。

  常烟一直很重视生产线的工作,尤其在企业合并重组的前期,还大力营造了以生产为中心的氛围,要求全厂上下要更加高度关注和重视生产组织。所以,企业重组后,各部门都积极主动地为生产线做好服务协调,只要生产线有什么需求或是出现什么问题,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加以解决。目前,在常烟已经形成了一切以生产为中心,为生产协调服务的良好局面。尤其是芙蓉王的生产正向着自动化、智能化和高度人性化的现代化大生产进一步迈进。正在进行的芙蓉王生产专线的技术改造,正日新月异地向前推进。按照“保持风格、突出特色、提升水平”的整体要求,芙蓉王专线技改将于2008年底正式投入生产,一幅更加壮丽的画卷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