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云南省省联社在总结第一批4家试点单位工作的基础上,选择40家县联社(合行)作为第二批试点,开展劳动用工、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其中丽江市古城区联社被列入了试点单位。经过充分酝酿、周密部署、大胆实施,目前“三项制度”改革已告一段落。
准备阶段:草拟方案
2007年5-6月,古城区联社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和责任、任务,具体负责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实施工作;草拟“三定”方案和改革实施意见及相关管理制度;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测算修改,将用工制度征询有关部门意见,确保依法合规、科学合理、操作可行;将改革方案报办事处初审,省联社复审,经法定程序审议通过后组织实施。
动员阶段:广泛宣传
农村信用社三项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为了为了把改革相关政策文件进行深入宣传,让每一位员工学习和领会改革的目的、意义、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沈相思理事长、和汝信副主任分别深入到每个基层信用社,组织召开职工会议,把改革各项内容和要求认真传达到了每一个职工,做好政策传达和宣传解释工作,同时认真征求和听取每位员工对改革的认识和建议,解答员工提出的问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以便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的各项制度和方案,为下一步改革的平稳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实施阶段:严格执行方案
按“三定”方案要求,古城区联社根据实际调整机构设置,公布岗位安排,做好内退员工的思想工作,办理相关手续;开展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工作;落实岗位目标任务,按新工资分配政策进行工资调整等工作。
2007年8月初按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在“三定”的基础上,对管理岗位设置、管理人员竞聘条件及程序以及报名截止时间等作了公布。经过资格审查,联社部门经理和信用社(分社)主任共29个管理岗位有84名员工报名竞聘。10月初符合管理岗位竞聘条件的68名员工在自己报名岗位范围内自由进行竞聘演讲。竞聘演讲结束后,由参与竞聘的联社党委委员、职工代表组成评委现场打分,综合得分占总分的85%;然后联社党委集体研究综合评分,得分占总分的15%;最后每个管理岗位取评委综合得分加党委综合得分之和最多得分者,为候选人。并对29名拟聘候选人员进行为期七天的公示。管理岗位的整个竞聘工作在省联社丽江办事处的监督下完成。
在这次竞聘中,29个管理岗位中有23个作了调整,调整幅度达79%。管理岗位竞聘结束后,由联社部门经理和信用社(分社)主任双向选择聘用了员工。其中29个事后监督岗位有27个作了调整,调整幅度达93%,这次竞聘共有141名员工的岗位作了调整,调整幅度达67%。古城区联社2006年末员工为209人,在本次改革中,根据《云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员工分流暂行办法》精神,符合内部退养条件的30名员工按要求进行了退养,有3名员工外调其它单位,有3名员工落聘,办事处借调人员1名,共有173名员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按网点分类和员工岗位系数,进行工资调整工作,彻底打破平均主义。
改革成果:收效甚好
这次的“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引入竞争机制,并推行末位淘汰制,中层干部有了压力和动力,员工岗位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普遍增强,思想认识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职工深刻体会到“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学习风气明显转变,学习业务知识、管理知识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同时有力促进了改革和发展工作,同时员工队伍结构得到了优化,促进了员工爱岗敬业热情,工作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实行结构工资制度,对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标准、计发、列支等作了制度性的规范,提高了收入分配透明度,为管理层实现科学管理、制度管理创造了条件。通过实施“三项制度”改革,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了各项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截止到2007年末,该联社各项存款余额为122012万元,净增30330万元,完成计划的253%;各项贷款余额为83600万元,净增9427万元,完成计划的189%;农业贷款余额65376,新增农贷7219万元, 完成计划的187%;实现总收入6966万元,完成计划的100.23%;中间业务收入达51万元,完成任务的150%;农户贷款面计划78%,实际完成83%;金碧卡发行了12098张,完成计划的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