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美丽的蝶岛,只见田野芦笋绿浪翻滚、渔港码头鱼跃人欢,水产加工企业产销两旺……一股富裕、和谐、文明、发展的新农村气息扑面而来,对福建省东山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地政府和群众深有感触:农信社的扶持,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是农渔民增产增收的“催化剂”。截至2007年12月底,东山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达33841万元,比年初净增5202万元,增长18.2%;其中农业贷款33549万元,比年初净增5406万元,占新增贷款的103.9%;余额占比达99%。
科技兴笋 绿浪翻滚
2007年东山联社立足本地实际,累放贷款4750万元积极扶持辖内笋农实施“科技兴笋”工程,在全县推广新品种“荷兰四号”、“荷兰五号”和美国芦笋,使近3万亩芦笋“永葆青春”,芦笋价位持续上扬,芦农收入比去年同期增收6900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利用海洋优势 发展海洋捕捞业
东山是福建省的重点渔区,东山农信社充分利用海岛条件,截至12月底,全县支持当地海洋渔业发展贷款余额为9475万元。一是扶持当地渔民淘汰小舢板和机帆船,大力发展大马力木质机动船达2000多艘,并添置卫星导航仪、探鱼器等先进设备,发展海洋捕捞业。二是针对木质渔船吨位偏小、续航时间短、抗风能力差、安全隐患多、经济效益不高,渔民都想淘汰木质船购买大马力钢质渔船,却苦于资金短缺的问题,东山农信社急渔民之所急,今年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 “海洋富县”发展战略的实施,深入渔区调研并协调海洋、保险、法院等部门,集思广益制定了《东山县农村信用社船舶(钢质)所有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推出了钢质渔船所有权抵押贷款方式。渔民只要用“三证一单”(渔船所有权证、渔船捕捞许可证、渔船检验证和保险单)经有关部门登记鉴证就可以设置抵押;还款期限可延长至5年;借款额度限额可提高到船价的50%,使以往对购造钢质渔船一直处于徘徊观望的渔民热情高涨,信心倍增。截至12月底已为106 户渔民累放购造钢船所需的1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合计3790万元的贷款,扶持更新改造船只150艘,向外海远洋进军,渔民人均纯收入达6470元,比去年增收315元,同时还带动了辖内冷冻加工、运输业、码头装卸、补网、餐饮等行业的发展。
发展渔业 渔民增收有保证
2007年,东山联社累计投放23990万元贷款支持辖内水产加工业和养殖业发展。一是创新支农思路,发展水产加工业。随着当地海洋捕捞业产量不断提高,农信社又提出围绕渔业办企业、办商业、建渔市、搞批发,形成捕养加工并举的产、供、销一条龙的新思路,得到了村干部的赞同。农信社积极为渔民提供信息,引导他们发展水产精深加工业,从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仅辖内澳角村,在农信社近千万元的贷款的支持下,全村先后就创办了东山县隆兴水产有限公司、延兴水产有限公司等5家较大的水产加工厂,大量收购渔民海鲜品,进行精深加工,确保了渔民增产又增收。同时农信社帮助当地渔民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金融服务,每年伏季开渔,东山农信社通过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帮助渔民解决维修添置网具等所需要的流动资金,甚至连修路、建市场和车场只要有利于当地海产品生产流通,农信社都主动介入,及时帮助解决资金。同时东山农信社还通过评定帮扶信用企业带动辖内其他企业壮大规模、创新管理、创新技术、提高效益。今年共为辖内37家企业评定信用等级,支持贷款3760多万元。如今,鱼货一上岸,都能及时加工保鲜或外销。现在水产品产销两旺,水产品价格稳中有升,每公斤鱼、虾、螃蟹的价格比往年提高4至16元,渔民收入明显增加,一举多得。
二是积极提供信息、资金,扶持发展水产养殖业。同时东山农信社还深入调查,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向农渔民提供海水养殖业向珍、稀、特、优产品方向发展的信息,大力引导扶持养殖户抓好品种结构的调整,引进台湾、国外和山东省等地良种、技术和先进设备,发展牙鲆鱼、石斑鱼、欧鳗等价值高、效益好的20多种精品养殖业,使之成为当地新经济增长点。经过农信社的大力支持,县内仅陈城镇就拥有鲍鱼、牙鲆鱼等养殖场100多家,养殖面积28万多平方米,年创产值15000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