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8年1月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老邻居”服务新农村

本报记者 郭昌盛

  统一的标识、整齐的陈列、丰富的货品、明亮的店堂、温馨的提示、干净舒适的购物环境,这是记者在四川省供销社牵头办的连锁商店“老邻居”的几个城郊店看到的情景。据了解,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像这样的门店达到1085个。其中绝大多数以便民连锁加盟店为主,已辐射到成都市50%左右的乡村。 

  加快传统网点的改造和整合

  如何让四川的供销社网点“活”起来?四川省供销社决定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整合传统经营网络。2004年元月,在省供销社牵头下,省社云龙大厦公司联合成都市社及所属区县供销社,共同投资成立了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仅有600余万元的可用资金。如何发展?公司董事会决定采取改造旧店、新建直营店、发展加盟店的办法,进行网络扩张。

  没有大肆声张,有着近10年历史的正阳超市悄然易主。2004年元月,“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从武侯区供销社手中全面接管正阳。成都市19家正阳超市一齐换上了“老邻居”的招牌。同时,“老邻居”也加速了自建直营店、发展加盟店的进度。

  “公司自开业以来,通过收购、整合等手段,已建立了53家直营店、1032家加盟店,2007年实现销售总额2.6亿元。今后3-5年,老邻居将要在川内改造600个供销社网点,建立200家直营店,逐步建立起覆盖全省城市和农村的连锁配送体系,实现年销售收入10亿元。”老邻居商贸连锁公司董事长杜春茂和财务总监杨中能向记者描绘了老邻居未来的发展蓝图。

  建立现代流通经营管理体系

  公司引入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班子,实行决策、监督、经营分立。经营班子采取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全部从社会上进行公选公聘。公司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以来,连续两年销售额以50%的速度递增。

  建立并完善科学高效的配送体系和信息化管理,是快速成长的连锁企业的基础环境。公司建立了3500平方米的配送中心,配备了18台各型配送车辆。公司还开发了信息化管理和物流软件。从商品订单、配送、销售、盘存、结算进行全程监控。公司配送中心、公司总部、各分店均实行了联网。

  “老邻居”直营店龙潭四店的董维聪,年纪不大,却担任着两个门店的店长,每个门店有4000多种数万件商品,进货、陈列、销售、盘存、结算,还要管理10多个员工,工作十分繁杂。但董维聪说:“有了网络化管理,这些都十分简单。卖了多少货、收了多少款,要补什么货,总部、配送中心和分店都一目了然。该补货了,在电脑上下个订单,配送中心就把货送来了。”

  把目光投向广阔的农村市场

  在老邻居商贸连锁成立以前,四川省内已有红旗连锁、互惠超市两大连锁便利超市。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如何发展?“老邻居”决定立足城郊,辐射农村,把目光瞄准了更为广阔的乡镇市场。

  “老邻居”借助供销总社“新网工程”、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成都市政府“村村建放心店”工程,在成都市金堂、温江、都江堰、龙泉、彭州等8个县市区建立农村流通体系。不仅方便了农民的消费需求,还通过统一配送和严格的进货把关,杜绝了假冒伪劣产品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累计建成放心店1032家,遍布8个县市区的每一个行政村,服务农村人口500多万人,帮助农村2000余名农民实现了就业,帮助店主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公司在都江堰市青城山半山腰上建起的红梅村店、茶坪村店,解决了当地1000多人的消费购物问题,村民们自发给公司送来锦旗,表达对“老邻居”为民办实事的感激之情。

  在建立农村流通网络的同时,“老邻居”还积极思考,如何搭建让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渠道。公司董事长杜春茂坦言,成都市区的连锁商业竞争一直激烈,红旗、互惠超市都做得很不错,但“老邻居”将回避与其正面竞争。“我们有两个最大的优势,一是具有农村供销社原有的网络,二是能够实现城乡商品的互动,这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他说。

  也许不久以后,顾客就能在“老邻居”买到香喷喷的岳池藕粉、最新鲜的西昌柚子、质量有保证的南充冬菜等特色商品,从而实现工副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双向互动。杜春茂说,在城区的“老邻居”便民店中将有不少来自农村的绿色食品,而城市生产的日用品也将通过其农村的便民店走入农民家中。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