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2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加强贷后管理的思索

豆征红

  随着农村信用社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信贷范围的不断扩大,信贷业务加快发展,信用主体、信用方式、信用投向等日趋多元和复杂,信贷风险更难把握。因此,在新阶段,切实加强贷后管理,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已成为信用社在有效履行支持新农村建设职能的同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贷后管理,既要着眼于有借贷关系的产业、行业和企业的贷后经营管理,还应该通过此项工作,为潜在的新的贷前、贷中管理提供可持续的良性支持。

  (一)从思想上纠正对贷后管理认识的偏差。应该把贷后管理工作作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对信贷检查,即要对程序、过程检查,更要注重对结果的审查,把贷后管理工作纵向推进。指定专人负责贷后管理工作,对每个贷款企业都要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贷后管理工作,建立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奖惩。

  (二)明确贷后检查在贷后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构建贷后检查体系,建立间隔期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和突发事件检查制度,设置贷后检查台账,序时登记贷款发放、资金支取和贷款检查信息,实现贷后有效监管。建立贷后管理分析例会制度,按照信贷对象、贷款方式、贷款额度的差异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和要求,及时解决贷后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着重对第一还款来源的持续性和可靠性,以及第二还款来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检查,对信贷资产的风险予以准确的描述,并提出防范、化解的措施。

  (三)监督与服务相结合。努力维护客户关系,为客户搞好服务,维护客户关系的大量工作体现在贷后的管理中,客户对银行的需求不完全也不仅仅局限于贷款的需求,它需要各司其职,上下联动,多方配合,把贷款业务、结算业务和贷后日常管理等有关业务办理好,为客户服务好,使各项业务能够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四)加强对贷后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特征和资本运行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信贷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贷后管理的人员要在较强的金融、法律、会计等相关知识,不仅要对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企业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量等。

  (五)贷后管理的检查要按贷款风险分类突出检查重点。正常贷款的检查重点是防范信贷风险,不良贷款的检查重点是化解信贷风险。要坚持因企制宜,因势利导,从业务重组、资产重组和管理重组等方面探索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对策措施。特别是对损失类贷款,要重点从实行以资抵债和依法收贷方面研究化解信贷风险的有效方案。

  贷后检查应做到数据化、表格化、差异化。这样一方面能使信贷员工作更富挑战性,工作目标更明确,减少对本职工作的厌倦心理,增强激励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有较多的量化指标作依据,使检查对借款人的综合评价更合理,检查结论对贷款回收或后续贷款更有参考价值。再者,由于检查对象不同,数据来源各有差别,信贷员较难从中作弊,杜绝当前贷后检查中普遍存在的形式化现象。并且,信贷员的工作质量也可事后检验,便于业务监督和业绩考评。 

  贷后检查不需求全责备,但要重点突出。由于地域、资金实力、市场竞争等因素制约,农信社的服务对象大多局限于中小企业客户和个体经营者。相对商业银行,农信社的贷款业务呈现金额小、笔数多、客户分散、客户所处地域广等特点,贷款业务的现状给农信社实行全面贷检查造成较大障碍。按现有管理制度,数量庞大的低风险和小额客户的贷后检查已明显构成对高危客户和重大客户的“挤迫效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