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2月28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让小额贷款“动”起来

本报记者 孙思磊 通讯员 王秋和

  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独具特色的业务品牌,由于其灵活、方便的操作模式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社会信用环境不成熟、农业生产风险高等原因,农村信用社的大量小额贷款长期沉淀,缺失了流动性的小额贷款,不仅无法发挥支农的积极作用,而且也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资金实力。如何使小额贷款在农村最大限度的流动起来,成为信用社支农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利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的扶持“三农”发展,今年8月份以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7个月的小额不良贷款“笔笔动”活动,对小额不良贷款集中清收保全。

  面对大量小额贷款沉淀、服务“三农”资金不足的局面,山东省联社在全省农村信用社启动了小额不良贷款“笔笔动”,逐户上门,逐笔核对,做到“笔笔动、户户到、村村清”,实现上门催收面达到100%,现金收回面力争达到80%,不良贷款收回率确保20%以上。

  不以“额”小而不为

  山东定陶联社是全省不良贷款的“重灾区”,年初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占比72.32%。面对困境,该联社提出了“不自助者天难助,困境面前当自强”的口号,在“小额贷款笔笔动”活动中,主动把“笔笔动”的范围从小额贷款扩大到全部贷款,现金收回面从省联社要求的80%提高到100%,现金收回起点定位10元,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盘活小额贷款的决心。

  为确保活动效果,该联社党组成员分片负责,职能科室包社,深入基层加强协调、指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定期召开调度会,通报进度、总结经验的同时,帮助信用社研究解决清收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在全县营造出上下联动、人人上阵的活动氛围,形成了强大的清收合力。

  该县黄店信用社本着“不放过一笔贷款,不放过一户借款人,不放过一分钱”的清收原则和决心,严格制定清收计划,做到人人有任务,人人有压力。信用社以信贷主管带队,选取有关人员成立三个清收小组,开展包片清收,清收进展情况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同时,要求业务人员每日报告,日日总结,每天要有本金和收息的收回成果。活动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笔笔动”活动开展以来,黄店信用社共清收不良贷款141笔,金额30.55万元;现金收回130笔,金额26.22万元。

  一户一策  分类处置

  在“笔笔动”活动中,各地信用社对每笔小额不良贷款认真分析,准确定位、区别对待,对有收回可能的小额不良贷款,采取多种方法争取尽量收回;对暂时无法收回的,结合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本着改善和优化农村信用环境的目的,采取必要措施,延续时效。

  胶州市联社根据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设计每一笔不良贷款的处置措施,实行“一户一策”,分类清收。首先,对借款人或保证人有还款能力,在确保执行效果的同时,果断起诉,敢于碰硬。胶莱镇韩某在信用社借款3万元从事农副产品收购,担保人为政府公务员,因韩某经营不善,亏损严重,自身无力归还贷款,信贷人员便要求担保人代为清偿债务,但三担保人自认为门路多、关系广,信贷员多次催收后,拒不履行。胶莱信用社对借款人和担保人果断起诉,申请强制执行,最终3名担保人偿还了债务。自活动以来,该联社起诉立案312笔,金额917万元,强制执行19笔,收回现金39万元。

  其次,对借款人及担保人暂时没有还款能力的,该联社做到勤催收、多攻心,逐户下发催收通知书,多次上门,并依靠村干部的力量协助清收。通过村干部与贷户讲道理,让贷户明白不归还贷款的利害关系。同时,对部分贷户因生产出现临时困难,暂时无力偿还贷款,但发展前景良好、经营风险较小的贷款,为其办理转贷手续,并给予适当利率优惠。

  该市洋河镇王某前几年在该社贷款6万元从事山鸡养殖,因起初不懂技术,不了解市场行情,导致亏损,贷款逾期后无力偿还。针对这种情况,该社信贷人员主动上门进行调查,认为贷户现阶段已初步掌握了养山鸡技术,且山鸡市场前景看好,在该贷户同意归还贷款欠息后,以优惠利率为其办理了转贷手续。

  造氛围  动人心

  为确保“笔笔动”活动稳步推进,各地农信社通过广泛动员,充分调动全行职工的积极性,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宣传“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贷款原则,倡导“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观念,增强借款人守信意识。

  蒙阴县信用联社将“小额不良贷款笔笔动”活动与信用工程有机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凡是有陈欠贷款的农户不能评为信用户,信用户达不到一定比例的不能评为信用村,这一举措调动了农户归还陈欠贷款的积极性。

  在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过程中,通过以诚相待,感化贷户主动还款。贷户周某于2004年在信用社借款10万元,用于家庭式的小型种鸡和种鸭的养殖孵化,由于管理不善,负债累累。面对周某的遭遇,信用社人员并没有急着催收贷款,而是买上猪肉、面粉等生活用品,看望了周某及其生病的妻子。对此,一家人感动万分:“这些年来,信用社贷款给我,帮助我养殖,在我最困难时,又来慰问我们,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贷款还清!”

  山东济宁的圣泰农村合作银行积极宣传“有借有还,到期归还”的信贷政策,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清收方式,打消贷款户赖账不还的思想,对一时不能偿还的困难户,积极与担保人或借款人亲属进行协商,动员由其代偿。

  借款人裴某因家庭生活困难,1992年2月至3月间在该行南苑支行贷款2万元做水果生意,由于刚开始经营没经验,投资无法收回,造成贷款到期一直无力归还。该行工作人员在催收该笔贷款时,了解到借款人的实际情况后,耐心做借款人思想工作,就目前金融机构正在建立的个人信贷征信系统进行了讲解、宣传,通过劝说开导,裴某非常感动,第二天自筹资金将原欠贷款全部清偿。

  据悉,山东全省信用社纳入本次“笔笔动”活动的小额不良贷款共86.5万笔,金额159.53亿元。截至11月中旬,全省信用社共清收保全小额不良贷款20.55万笔、金额42.14亿元,其中现金收回7.17万笔、金额11.1亿元,清收效果显著。

  农村信用社作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主力军,只有增强信贷资金的流动性,让每笔小额贷款“动”起来,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才能“活”起来。

  但作为“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农村信用社,与农民有着天然的感情联系,对于已经发生沉淀的小额贷款的清收需要注意手段和策略的选择,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这种统一行动、分类处置、感化为主、理法并举的清收策略值得全国信用社去思考和借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