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好好活着
“当我听到救援人员喊话时趴在泥土上,放声痛哭,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活着。”从繁昌县阳冲铁矿坍塌事故中被施救出来的孙道国常跟别人说。
回放:2007年12月11日18时许,安徽芜湖市繁昌县阳冲铁矿发生井下坍塌事故,坍塌的泥石堵住了安全出口,正在作业的7名矿工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和矿方及时进行沟通,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营救,经过五天的紧急抢救,被困的矿工有六名被救出。
定格:被困在井下五天,他们是如何度过那段时光的呢?被救上来的孙道国说,事故发生后,他们首先互相提醒不要着急,要稳定情绪,而且互相加油、鼓励。随后他们搜寻能用得上的物品,主要是水和食物,最终他们找到了半桶水和一袋饼干。大家伙相约只有在实在饿得没有办法时,才能吃,正是靠着这两样东西,他们熬过了五天五夜。难得的是,在他们被救上来的时候,这一袋饼干还没有吃完。
繁昌县县委县政府动员了能动员的一切力量。县供电公司为此次营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派专人昼夜巡视112线路,调度所专门监控该线路设备运行状况,并随时做好发生意外故障时的保电措施,发电车始终坚守现场并保持“热备用”;物资公司全天候保障物资配发;汽运公司所有车辆和驾驶人员处于待命状态,这些都为营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点评:事故营救中,除了地方政府的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被困人员要有一种生存的信念,学会自救,保存体力,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营救人员的努力负责。
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湖北长阳的方玉明看到总有记者来采访自己,这位老实的农村妇女憨厚的说。
回放:2007年12月10日,湖北省长阳县境内榔坪镇至水布垭电站公路段发生岩崩事故,一块1000多立方米岩体横卧在道路上。看着这块巨石,司机刘守安说,“如果不是方玉明,这样大的石头掉下来,我这辆车恐怕会被压得只有十厘米厚!”
原来12月10日凌晨,刘守安开着车像往常一样行驶在长阳县境内榔坪镇至水布垭电站公路上,可是就在他们要穿过岩洞时,突然看到一对夫妻拼命的招手。“我以为他们是要上车或者是要我们加水呢,正在我犹豫着是不是停车的时候,前面的山坡上突然滚下一块巨石,距我的车辆只有10米,当时我的脸都吓白了,如果不是他们把我的车拦住,恐怕我们都要完蛋了。”说起那一幕刘守安依然后怕不止。
定格:这一起坍塌事故,造成整个道路中断。而在路边开水站的方玉明夫妻常年在这里工作,他们发现山体可能滑坡后,及时制止了两辆客车,从而保住了车上80人的性命。
点评:生命需要爱护,更需要大家互相帮助。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方玉明这样,在危难来临之际,向大家伸出自己的手,就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希望我们都能做方玉明一样的人。
完全靠自己奇迹生还
“我爸爸孟宪臣是靠自己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孟庆岳说起从矿难中生还的父亲,激动不已。
回放:2007年8月18日晚上10点左右,孟宪臣、孟宪有哥俩与工友们正在北京市房山区史家营乡金鸡台村一个私人小煤窑的地下巷道采煤。但是灾难却悄悄降临到这群辛苦的汉子身上,他们正在工作的工作面突然发生坍塌,幸亏孟氏兄弟跑得快,没有被坍塌的煤矿给砸着,可是他们却被掩埋在矿井的巷道里了。
定格:事故发生后,房山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组织人力和物力进行抢救,但是救援人员在进行地质勘察后认为,事发地属于采空区,被困人员已不具备生存条件,继续救援极易造成次生事故危及救援人员安全,救援就此终止。
救援终止了,那井下的两兄弟又怎么样呢?他们在听到救援的声音停止后,感觉快崩溃了,后来两人互相鼓励。他们根据多年的井下工作经验以及对巷道的熟悉,同时借助吃煤的碎渣以及喝尿维持生命,他们前后挖过四个洞,终于在90个小时后,爬上了地面,最终自己拯救了自己。
点评:生命有多顽强,看看孟氏兄弟的生还经历就可以知道。他们的生还告诉人们,在事故面前,一定要镇定,要学会自救,同时也给地方政府提了醒,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况,也不要放弃营救,因为营救的声音也可能给事故中的矿工以自救的力量。
为了69个煤矿兄弟
“69名煤矿工人都被解救出来了,没有一人伤亡。”创造共和国煤矿事故营救历史纪录的信息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回放:2007年7月29日8时30分左右,河南陕县支建煤矿东风井,因河床水通过采空区涌入井下,造成22采区69人被困。该矿前身为国有地方矿,2005年9月改制,安全生产有一定基础。该矿采用金属支护,大巷为岩面巷道,透水后没有发生大面积冒顶;井下有电话、压风管路和防尘喷水管线,这些线路为通讯、通风送氧、输送食品提供了通道。正是这样的矿井为营救工作创造了条件。
定格:事故发生后,义煤集团成建制调队伍,成批量调物资,全面承担了井下排水清淤等抢险营救工作;市县两级党委政府调集各方面力量全力投入,为抢险救灾提供了保障。而且全国上下,无论是政府、媒体、群众都为这场营救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兰建宁,被困也是第一个被救上来的矿工,为这次营救行动,争取了四个小时的时间。原来被困井下后,兰建宁自告奋勇,提出自己打先锋,争取与营救的突击队人员取得联系。他趟过200多米水路,又游过近百米的深水区,然后一步步爬着前往井口方向。最终他打开“风口”(其实是抢险突击队开凿的缝隙),第一个与救援队员会合。
曹百成,最后一名升井的矿工,也是井下矿工的副队长,他说:“最开始发现被困在井下时,矿工们思想情绪波动比较大。为了鼓舞士气,我告诉他们,咱们一定有希望。而且矿工们还进行了自救,有组织地进行了准备脱险的工作。甚至有人专门维持秩序。”等通道被打通时,还没等救援人员上前营救,有些体力保存相对较好的矿工自己爬了出去。
点评:69人被困井下,也许很多人听到这个数字就已经吓坏了,可是义煤集团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在集团员工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成功了,不但救出了自己的兄弟,也给后来的煤矿事故施救提供了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