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体系是供销社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几年来,甘肃省供销社积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基层供销社建设,发展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和各类专业行业协会,形成了供销社的基层组织体系,促进了供销社的发展。
从恢复重建入手,着力推进基层社建设。2006年甘肃省基层社已由最多时期的1161个减少到673个。在系统分析研究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一个原则(合作制),建立三个联结关系,即基层社同县级社的产权联结关系,基层社同农民社员的利益联结关系,基层社同职工的利益联结关系的总体思路。明确要求把恢复重建基层社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不管公有还是私有,首先要解决“有”的问题,计划到“十一五”末,基本完成基层社恢复改造任务。
在基层社改造上,一是制定规划。甘二是抓好示范。每年都开展基层社双“十佳”(基层社、主任)评选活动。三是开放办社。广泛吸纳社会力量改造基层社。四是发展终端。把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作为基层社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双代店”改造、职工回村领办,与村社联办、吸收农村经营大户创办等多种形式,加快建设基层社步伐。
经过努力,甘肃省在基层社建设上取得了初步成效。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以来,全系统改造完善基层社383个,改制重组174个,新建18个;遏制住了基层社减少的势头。经营状况明显改善。2005至2006两年全省基层社销售额平均增长20.4%,利润平均增长89.1%;今年1-10月基层社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3%,利润增长53%。
以特色农产品、特色经营行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行业协会。甘肃省社先后组建了农资、棉花、茶叶、农民经纪人等涉农协会6个,市州一级社组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3个。截至目前,全省供销社累计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724个,专业协会总数达到321个,全系统发展农产品基地480万亩,龙头企业120户。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全系统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共完成各类投资2.3亿元,帮助农民实现收入26亿元。为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各级供销社以农产品经纪人、农合组织、农产品收购加工、农资经销人员为重点,大力实施“绿色农业培训服务工程”。近两年,每年培训农民10万人(次)以上。
三、拓展服务领域,加快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今年,全省新办村级综合服务社225个,累计达到2273个。这些综合服务社在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正在发挥着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