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供销社的事业发展中,重庆供销社坚持以“三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两社两化”。6年来,全市“两社两化”的发展累计为农增收23.8亿元。年均为入社农户增收500元以上。今年,全市供销系统预计实现销售总额125亿元,比2000年增长87亿元,增长2.3倍;实现汇总利润9200万元,比2000年增长8100万元,增长7.4倍;资产总额在近几年不断清偿银行债务的情况下,由2000年的52亿元增加到62亿元,净资产由5.9亿元增加到10.5亿元。
以服务“三农”为出发点,在服务中谋求发展。在实施“两社两化”工作中,我们始终将供销社的发展同服务“三农”结合起来,通过服务促进自身发展。
第一,围绕农业生产环节,开展专业化服务。从农村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各级供销合作社紧紧围绕柑橘、生猪、中药材、蔬菜、优质粮油等重庆农业的优势和主导产业组建立专业合作社1552个。全市专业合作社已建标准化生产基地31.5万亩,有35%的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与龙头企业的对接,逐步探索出了农业生产服务的“3+1”模式,即:新农药、新肥料、新种子试点示范和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合作社创建农产品品牌。全市31%的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品牌化经营,正在使用的品牌有773个,其中已经工商注册的有230个。
第二,围绕农民生活领域,开展合作化服务。我们从农民消费终端环节出发,坚持发展和规范综合服务社,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等服务,把连锁店、小超市开办到农民家门口。综合服务社引入合作制理念,让社员在综合服务社里享受购买商品优惠、二次返利、年终分红等实惠。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农资放心店1650个,日用品消费放心店1450个。综合服务社的“两店”农资商品配送率达90%以上,主要日用消费品配送率达60%以上。
第三,围绕农村多种需求,开展社会化服务。一是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我们在“两社”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形成 “物资供应、生活服务、文体娱乐、信息交流、宣传教育”五位一体的社区服务模式。二是开展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很多专业合作社还聘请了农技人员,专门对农民的施肥用药以及种、养殖技术等进行专业指导。三是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市、区县供销社同移动公司合作,全面启动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现已建成市级信息中心1个、区县信息分中心39个、基层社信息服务站256个、农村“两社”信息服务点2766个,覆盖了31%的行政村,涉及221万农户。
当前,龙头企业实力弱,带动力不强,专业合作社的特色还不够突出,覆盖面还不大,农村的流通网络特别是双向流通网络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后,力争全市主导产业的农户入合率达70%以上、土地规模经营度达60%,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达到80%, 80%以上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规范化管理,合作社为入社农户平均每年增加收入300元~500元, 供销社的经营网络覆盖100%的乡镇、90%以上的行政村,全系统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利润突破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