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07年11月3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拓展中间业务突破创新“瓶颈”

蒋跃民 刘国富 潘郑 冯勤友

  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三大支柱性业务之一,对农信社优化收入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和提高核心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大力开拓中间业务,逐步提高非利息收入的比重,是农信社提升经营效益的关键。但是,发展中间业务需要具有活力的金融创新做支撑,而目前农信社金融创新的滞后性恰恰成了拓展中间业务的一道瓶颈,影响其中间业务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在此,笔者在对湖南永州市农信社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就农信社拓展中间业务如何突破金融创新这道瓶颈进行一些探讨。

  拓展中间业务遭遇瓶颈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业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进行的金融要素的替换创新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变化。近年来,虽然随着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上线,农信社通存通兑系统的完善以及农民工特色服务卡的发行,使地处中部欠发达地区的永州市农信社支付结算技术瓶颈得到一定缓解,但在金融创新的速度和时效上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较还有着很大的距离,严重地影响了农信社实施整合及拓展中间业务的竞争力。金融创新落后的瓶颈效应仍是制约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瓶颈”现象之一:金融制度创新的滞后性与发展中间业务的强烈竞争性相矛盾。

  现行的金融制度规则在运行中使农信社明显处于竞争劣势。一是来自国家金融政策对信用合作管理制度的滞后性。目前由于国家对金融业的分业经营政策,业务条块分割过于严格,使得农信社实施业务外延整合和内部机制重组受到制约,影响中间业务的发展。农信社受政策严格限定于“三农”,就农业本身而言是弱势产业,投入产出比较效益低。加上国家在这几年大力鼓励商业银行、邮政储蓄、保险等机构到农村发展业务,使得本应属于农信社的业务严重分流,资金来源在漏损。由于商业银行在规模效应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信用社好不容易培育成长起来的“黄金客户”纷纷跳槽到商业银行开户。但农信社由于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制约,又不能有效地发展代理他行业务等中间业务来充实自己。

  二是农信社自身的管理制度缺乏发展中间业务的激励机制。农信社对传统的存贷业务严格考核,但对发展新业务、开拓中间业务有的还没有纳入考核,即使是纳入了考核,也是占年度目标任务的比重不大,对职工的工效挂钩和干部业绩考核影响甚微。因此干部职工对学习新业务和开展中间业务缺乏激励机制驱动。

  “瓶颈”现象之二:金融工具创新的落后性与开展中间业务对服务要求日益提高相矛盾。

  因为银行产品具有同性质和同价性,加之目前银行业市场定位不明确,竞争只局限于极小范围的营销较量。在这场营销较量中,农信社明显缺乏质优价宜的产品。虽然近几年中农信社加快了业务现代化的步伐同,软硬件设施都在加速建设,但要进入成熟期毕竟需要一个时期的完善。

  目前,农村地区数量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对方便快捷支付结算工具、银票签发、信用证、保函、企业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需求不断增大。同时,随着农村闲赋资金增多,居民也迫切需要得到证券交易、委托理财、保险箱等服务,而这些中间业务,农信社或供给不足,或完全空白。一些客户因农村信用社无法满足服务需求也转而向其它金融机构寻求理财服务。

  突破创新 “瓶颈”的设想

  目前,农信社深化体制改革正在逐步落实到位,拓展中间业务成为提升农信社经营效益促进发展的首要问题。为此,金融创新要适应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要求,按照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营效益、防范金融风险的原则,进行调适与整合,构建一个集信用合作、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证券于一身的具有超强竞争力的农村金融机构,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业务要求,把“瓶颈”转变为对发展中间业务的巨大支持和推力。为此,当前迫切需要解决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创新金融制度,为拓展中间业务创造有政策制度保障的发展空间。中间业务不能独立于任何机构本身业务之外。所以给农信社一个发展中间业务的空间,实际上也就是为农信社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一是国家要在制定金融政策上给予支持。农信社由于在服务对象上锁定“三农”,实际上担负着不少的政策性业务,国家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对信用合作予以立法保障,给予宽松的经营环境和税费优惠的支持,使农信社在整合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二是农信社要不断完善和加强自身制度建设,增强“三农”服务意识和市场观念,把开拓新业务领域与服务“三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制度建设上要着眼未来,为农信社步入国际性金融机构打下基础。

  (二)创新经营机制,为拓展中间业务奠定有较高管理水平的组织基础。农信社及各级管理部门特别是省级管理部门要策划好整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在此基础上建立中间业务管理体系。一是要加强领导,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组织上的保证。各级信用合作管理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和探讨中间业务的发展策略,帮助协调和解决开展中间业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二是要加强新业务知识培训,为发展中间业务提供智力支持。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农信社要开展好中间业务 ,提高员工素质是关键。当前,要积极倡导员工在岗自学,还要加强培训,使农信社员工不断地吸收新知识,锻炼出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知识更新的需要。

  (三)创新监管理念,为拓展中间业务施以正确的指导和具有超前性的引导。中央银行和银监会在实施监管中,要在保证合法经营的前提下,多给予农信社业务发展上的指导和引导,支持农信社开发市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引进先进的营销手段,加速拓展金融业务,实现资产结构的多元化和资产的最佳组合。

  农信社自身的监管要在强化内部制约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上下硬功夫,以保障农信社各项业务稳健发展。一是要加大反腐败力度,防止少部分别有用心者借开发新业务之机行捞私利之实。二是要加强风险防范,对新上中间业务项目要认真地进行市场评估和做好发展前景预测。三是要充分发挥稽核内审部门监督作用,对发展中间业务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的业务全程监督,保障中间业务朝着健康有序发展。

  (四)创新金融工具,为拓展中间业务提供丰富的金融产品和现代化技术支持。现代金融业的发展是金融产品与现代技术的实力角逐。农信社要遵循“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方针,在创新金融工具、服务品牌和提高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以实力赢得那些风险小,效益好的中间业务项目。

  一是要加强办公现代化建设。农信社的办公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思路,大胆引进先进设备,以最短的时间缩短与商业银行的距离,在现代金融整合中抓住机遇,扩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实现资产最佳效益组合。

  二是要加速实现资金清算网络化。采用现代化手段,为社会提供高效、快捷、安全的服务。把传统的“交换所- 清算抵用”的票据传递方式,变为网内交易,实现资金当时交割等等,用现代化的服务稳定本业客户,不断吸引诸如中间业务的新业务客户。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