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信社改革系列谈之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支持
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失衡

肖四如

  金融供给是否能满足“三农”发展的需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从现状来看,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好。

  一方面,农村经济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但是更快发展又受制于金融支持不足。现在每到一地,都听说农民建房、发展新产业贷款难、资金难,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金融支持的不足。另一方面,农村经济中又蕴含着巨大的金融供给潜力,却不能为农村提供更有效的资金供给。

  全省存款现在5000亿,40%左右即2000多亿来自于县以下,但真正用到农村的贷款只有300亿左右,大量的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国有商业银行外流到了城市和其它地区,农村自身的资金潜力不能借助于金融中介的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使农村经济所迫切需要的金融支持严重缺乏。

  这种矛盾怎么解决?从全国来看,贷款总量跟国民收入之比将近是2:1,表明金融资产的分布跟国民生产总值的分布的对应关系,就是1元钱的国民收入相对应2元钱的贷款。江西1元钱的国民生产总值对应的贷款余额还不到1元钱,其中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农业)对应的贷款余额为0.36元。农民现在有很多借贷行为,像建房子、办家庭喜庆大事、跑运输、发展生产等,都存在借贷行为,但据我们抽样调查,农民的借贷总量中有2/3来自于亲友和民间借贷,真正依托金融机构的借贷只有1/3多一点。

  刚才说到农村的存款占40%,全省是2000多亿,但“三农”贷款全省还不到400亿,中小企业很多是在农村地区,现在占到就业的70%、GDP的50%、税收的40%,但是他们获得的贷款却低于15%。所以,总体来看,农村资金的来源和资金的需求之间形成了一种反差。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农民的金融服务很不足,农民有钱,但钱都通过各种金融机构流到了农村经济以外,而农民实际上又亟盼金融服务来增加对生产、生活的金融投入,特别是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包括一村一品的建设,需要较大规模的贷款支持,原来的小额信贷已远远不够,现在发展龙头企业,搞一村一品的专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他需要十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投入,由于金融方面的服务跟不上去,包括抵、质、押条件等又不充分,于是他们就得不到贷款,这就会形成反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