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1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实施信用工程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郭月梅 杨红霞

  信用工程建设是一项促进政府、农民、信用社三方共赢的创新工程,有效地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信用工程的实施效果。

  一、存在的矛盾和难点。

  信用环境仍不容乐观。虽然近年来农村社会信用环境有所改善,农户的信用意识有所增强,但仍不太理想,个别农户只是把“信用户”当作一块贷款的“敲门砖”,没有真正认识其中的意义,诚实守信意识仍然淡薄,贷款到手后,故意拖债、躲债、赖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工程的开展。

  信贷市场发育还不完善。许多农民仍抱着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种植结构单调,品种单一,经济效益低下,这一切无疑加大了农信社把握市场的难度,作为信用工程主要信贷方式的小额农贷的潜在风险也因此增加。

  配套的服务手段不到位。“信用”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中间繁琐环节,方便农民贷款,但有的信用社在面上推开了信用评定工作,在具体的贷款手续操作中仍然手续繁杂,偏离了“信用工程”的初衷。

  二、加快“信用工程”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各级党政部门要着眼长远,以提高社会综合效益为目标,严格按照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科学合理地做好信用工程的创建。农业及畜牧部门应积极参与县、乡、村及农信社对农户的资信评定工作,对评出的信用乡(镇)、村、户,应在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畜牧防疫等方面给予优惠。

  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无论是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政策决策部门或农信社,都需要种植、养殖技术信息及市场信息的参考。农信社并购具有点多面广、信息来源广的优势,但总的来看,在农村地区,这一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应当探索利用这一优势,构建农信社并购金融信息服务系统,收集农业政策、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农业信贷政策和金融支农情况,定期向当地政府、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民发布。

  完善信贷服务网络。农信社并购要为广大分散的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方便农民借贷,应当减少内勤、增加外勤人员,并通过实行客户经理制,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营销力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