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农信联社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主旋律,调整工作思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支农手段,加大信贷支农投入,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截至目前,全区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达32900万元,较年初增加8210万元,其中农业贷款达27100万元,较年初增加7569万元,占新增贷款的85%以上,并使全区86%以上的种养加工专业户得到了信贷支持。
服务“三农” 造福群众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如果离开了“三农”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根基。基于这种认识,中站区农村信用社认真制定信贷支农工作思路,强调干部职工深入到所辖服务区的农户和个体工商户当中进行调查摸底,与乡村干部和农户促膝谈心,交流沟通,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周到的金融服务,帮助农民上项目,找门路,既当指导农民致富的后勤兵,又当引导农民闯市场的排头兵,使农民脱贫致富。农信社广大干部职工正是凭着对农村信用合作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对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真情支持,使农信社在农民群众中树立了较高的威信,今年以来,全辖农信社坚持对农户选准贷款对象,掌握贷款用途,先后为230多户农民提供贷款服务,被支持对象均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培植种养大户 方便农民贷款
中站区农信社在发放农户贷款的同时,积极培植种养大户。截至目前,全区农村信用社发放种养大户贷款1650万元,使80%以上的种养大户解决了贷款难、发展受制约的问题。许衡办事处东冯封村是全区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村,他们靠发展奶牛养殖致富,三年前60%以上的养殖户因不能提供有效担保、抵押而得不到贷款。几年来,中站区农信社根据农户贷款的规定要求,积极为该村农户办理贷款,使该村90%的奶牛养殖户得到了信用社的贷款支持。该村的奶牛养殖业逐渐由农户单一养殖向集中喂养、集中管理、鲜奶集中出售的奶牛的养殖小区模式发展。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一是以农户经济档案为载体拓宽支农领域。组织各社(部)到村入户,及时更新农户经济档案,集中人员力量,走访村组群众,宣传信贷政策,发放支农资金,推进小额农贷营销。对养殖、畜禽饲养等特色产业经营户给以积极支持,满足他们的资金需求。目前,农户贷款余额达26250万元。
二是加大对农资流通领域经营户和农产品销售、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指导各社(部)以市场调查为基础,建立集镇生产资料经营大户及农忙季节情况专门台账,掌握季节性经营资金需求,提前论证,发放个体工商经营类贷款,保证其及时方便周转使用。对有些经营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龙头企业,优先安排信贷资金给予支持,带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三是加大内部考核激励力度,调动农贷营销积极性。对全辖外勤人员实行贷款发放总额、贷款覆盖面、贷款质量、贷款回收率等指标的综合考核,与个人薪酬直接挂钩,并确定一定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建立记提台账,以解除营销人员的后顾之忧。通过考核激励,加大政治待遇和经济奖励幅度,以此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热情。
全方位做好支农工作
为切实方便农民贷款,中站区农信社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优先办理股金贷款,优先办理股金贷款其最大的优点是一证三用,既是信用社股民的资格证,又是理财的存款折,更是农户方便贷款的通行证。并且使入股农户可合理安排生活开支,提前安排生产经营等。具有常住户口的城乡本信用社的入股社员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农户及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运销户都可向当地信用社申请办理贷款,利率上给以优惠。对信用社入股的社员、信用户和信用社的存款户均可优先办理,优先给予贷款支持,对不讲信用的赖账户、或不符合贷款条件、有陈欠贷款记录的严格控制发放贷款。这样也真正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围绕支农重任 提供各种服务
中站区农信社围绕支农重任,坚持做到“四优先”、“四到位”、“四结合”,千方百计为农民提供各种服务。“四优先”即:对农民所需化肥、农药、种子、农机具资金优先供应;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优先安排;对科技兴农项目资金优先满足;对农业产业化资金优先发放。“四到位”即: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服务到位。“四结合”即:与开展农村文明信用工程结合起来;与践行“八荣八耻”结合起来;与科技致富结合起来;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帮助农民加快致富步伐,达到了“服务送到家,资金效益高,社会形象好”的目的。四是推行“阳光工程”,简化贷款手续,缩长短贷款时限,在全辖农信社建立了信贷服务大厅,营业室公开贷款种类、期限、利率、范围、程序及联系方式,宣传信贷政策,进一步增加了办贷透明度,从而杜绝了人情贷、关系贷。并且推行了贷款首问制、柜台制,实行一站式服务,还按上级联社的统一要求推行了限时办结制度,使客户办理贷款就像存款一样方便。年初以来,累计投放支农贷款26254万元,其中发放农户贷款23620万元,为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有力地支持了辖区农村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