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收获时节,在中国东部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省山东安丘市凌河镇大儒林村,农民张玉国正忙着从地里刨收丰收的无公害生姜。虽然只种了一亩多地,但他能收获5000多公斤大姜,带来1万多元收入,老人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记者随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第二次现场会议代表,10月25日至26日在山东现场检查时看到的景象。中国政府正在鼓励农民按照标准化生产方式,按照国际通行的出口农产品良好操作规范(GAP)要求,实行从种子、肥料到种植、包装等的全程规范化操作,种植高产优质的农产品。
从莱阳农学院毕业的张新凤是这里的植保员,负责指导农民施肥施药和栽培技术管理,帮助农民让种植的蔬菜达到出口蔬菜农药残留标准。通过化肥农药供应、技术指导、组织生产、质量检测和收购销售“五统一”,这些生姜被加工成姜包等各种调味品,加贴政府部门的检验检疫标识,直接出口日本、欧盟。
为维护百姓切身利益和中国产品国际形象,中国政府从今年8月下旬开始,为期4个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在全国全面展开,明确提出了12个100%的目标。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26日在这次现场会议上介绍,各地在这次专项整治中,进一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农产品出口企业和基地进一步提高了适应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及标准新变化的能力。(王志 刘铮)
信息观察
专项整治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
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国产品国际形象的大事,为期四个月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时间已过半。有关信息显示,目前专项整治效果明显,但是巩固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还需付出不懈努力。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增势。今年1-8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0.6%。在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面,截至10月中旬,中国已提前实现3个100%的目标,即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了检验检疫标识;对非法进口敏感货物实施了100%退运或销毁处理;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中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获证率达到82%;县城以上城市84%的市场、超市建立了进货索证索票制度;10类消费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档率的达到95%;出口食品原料基地清查率达到80%。
农产品质量提高带来的价格提升,也使中国农民从中获得收益。以山东安丘市为例,主要农产品品种的价格较以往有大幅上升,如生姜出口价就由原来的700至800美元/吨提高到目前的1300美元/吨。
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各地农业、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实施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加强动植物检疫,初步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通过加强源头监管,中国农产品质量有所提升。据农业部近期对全国批发市场的监督抽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4%以上,畜产品“瘦肉精”污染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中国农业部着眼全程监管,提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通过推行生产档案制度、包装和标识制度、农产品批发市场索证索票制度,统一农产品销售票证,从“农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正在建立。农业部下一步将着眼于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以最终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全程可追溯;商务部将抓紧修订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制订修订屠宰加工环节产品质量、生产工艺、设备的相关标准,进一步扶持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发展,加强对城乡接合部生猪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近日强调,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更加扎实地开展工作,坚决打好打赢专项整治这场特殊战役。做好下一阶段工作必须坚持一手抓巩固,一手抓深入,形成机制,养成习惯,走向规范;在强化流通环节整治的同时,狠抓源头和生产环节,规范生产行为。目前要巩固前一阶段专项整治成果,要进一步明确责任,抓紧建立规范,迅速制修订急需的标准,继续加大执法力度,切实加强部门的协同配合。每个县市区政府都要确保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制假售假窝点。每个监管部门都要严格依法全面监管,消灭监管盲区。当务之急是,抓紧建立台账和索证索票等规范,补充、增加食品卫生标准、农药残留量标准和生猪屠宰环节相关标准。
加强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要抓好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养和提高全体农民的质量意识,引导和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知识,养成安全生产习惯,增强对消费者、对社会的责任感。二要抓好农业生产行为的约束规范,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生产放心农产品等列入农村的道德建设规范。三要抓好标准化的示范引导,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和规范。四是抓好农产品质量日常监测,把监测工作从批发市场、超市等向田间地头延伸。五要抓好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六要抓好农业投入品供应的监管,管住禁限用农药和饲料添加剂。七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严格生猪定点屠宰制度,加强生猪防疫工作,抓好病死猪和其他召回农产品的无害化处理。
要高度重视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监管。关键是关口前移,严把原料关、技术设计关和产品出厂出口关,确保用料合格、设计安全、生产规范、包装环保。要加强对企业进货渠道的监管,加强对重点产品生产原料的检验,严防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过程。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帮助企业加以改进。扩大对重点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面,严格执行召回制度,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教育。(曲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