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总面积为4071平方公里,人口350余万人,是晋东南地区重要枢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发祥地……历史悠久,资源丰富。
焦作农信就是在这块美丽土地上发展起来的金融组织,辖10个县(市、区)联社,106个信用社(部),285个营业网点。近年来,特别是2005年6月省联社焦作市办公室成立以来,焦作农信系统创新工作举措,深入推行“阳光信贷和信用创建”两大工程建设,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各项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截至2007年8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19.78亿元,较2005年年初净增4.74亿元,增幅65.6%;各项贷款余额93.73亿元,较2005年年初增加41亿元,增幅77.8%;各项贷款余额、增加额、市场份额均居全市各金融机构首位。2006年各项存款完成计划占比、百元贷款收息率全省农信系统排名第一。
今年以来,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农村信用联社坚持服务“三农”宗旨,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按照“农民致富我铺路、农民有难我帮助”的工作要求,以改革谋发展,以支农为己任,选准信贷切入点,转变信贷支农观念,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和“阳光信贷工程”建设,有力地助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支农工作与自身效益的同步提高。在大力支持区域经济建设的同时,山阳区农信联社自身也取得了蓬勃发展。
截至2007年8月底,山阳区农信联社各项存款余额57917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1257万元,其中农业贷款余额41005万元,占各项贷款80%,累放农贷占全区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的75%以上;全区30%的农户得到过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受惠农户达3000多户,小额农户贷款成为了支持山阳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使山阳区的蔬菜种植、养殖、加工等大批各具特色的产业经济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的目的,受到了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彰,多次被评为信贷支农先进单位。
实施“信用工程”
全面服务新农村建设
山阳区农村信用联社把评选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提高服务质量作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深入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把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作为农村信用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自身业务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增加小额信用贷款的覆盖面,全面实行阳光办贷,真正解决农民贷款难。
从今年年初开始,山阳区农村信用联社就对农户进行了信用评级,实行了“一次核定、限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管理办法,主要以行政村为单位开展评定工作,在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实行“一村一策”的办法,制定实施细则。首先是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营造“人人讲诚信,户户皆诚信”的良好氛围,选择经济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作为创建信用工程的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辖内全面铺开;其次是评定小组对信用户、信用村、信用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开展评定,并进行张榜公布,审查复核;最后是根据农户的个人信誉、信用状况、经营活动、偿债能力等因素确定授信额度,发放信用证和信用户匾牌。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确定了相应的贷款限额,并核发了信用贷款证。信用户只要拿着信用证、身份证、印章就可直接到营业柜台上办理贷款,同时还对贷款证实行了年检制度,对经营不善、贷款使用不当的及时收回贷款证,经过严格的筛选、考评,目前全区共评定信用户192户。在评定信用村(户)的基础上,还对信用户实行了星级管理制度,根据不同星级,在贷款限额、利率等方面给予不同的优惠,增强了农户的信用意识和荣誉感。
山阳区新城办事处张庄村信用户张红星,因养猪持两证一章和申请书到信用社办理5000元信用贷款,从信贷员办理手续到贷户拿到现金,不到一个小时就办妥,使其真正感受到了手持信用贷款证同存款户取存款一样方便,当场发自肺腑地说:“现在我们信用户与储户享受同样的服务,到期后不仅要及时还款,有钱后还要存到信用社,为信用社的发展帮帮忙。”
实施“阳光信贷工程”
助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阳光信贷工程”就是要公开、透明、公正地开展信贷工作。山阳区农村信用联社按照省联社焦作市办公室的要求,在全区3个信用社(部)设立了信贷服务大厅,真正实行信贷政策公开、制度公开、程序公开、操作公开、限时办结,进一步提高了信贷业务规范化水平,真正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农户需要咨询或申请贷款的,直接到信贷服务大厅就可现办现取,信贷服务大厅悬挂有服务承诺、贷款流程图及信贷员分工包片等情况指引,并设有业务咨询台,及时填制贷款限时办结登记表,客户来办理贷款时一目了然,同时,自受理贷款之日起,信贷人员即受到限时办结的制度约束,如果期限内贷款未办结,还必须在登记表上写出原因,并及时将意见反馈给客户。要求信贷人员严格按流程办理信贷业务。公开办贷阳光操作,进一步拉近信用社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的距离,使农民及时、方便、有效地获得贷款的支持,提高了办贷工作效率,树立了良好社会形象,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山阳区冯庄村养殖户王小妮,周转资金出现困难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百间房信用社申请贷款,在信贷服务大厅内信贷人员根据他的经营状况、发展规模、信用程度等,当天就拿到了所申请的1万元贷款,使他的经营没有因为周转资金受到任何影响。
由于山阳区农村信用联社办理贷款手续方便快捷,不论贷款金额大小,只要符合条件,手续齐全均可在服务时限内办结,信贷服务大厅的设立,为广大客户解决了资金困难,把温馨、方便的服务送到了客户的心坎上。许多群众称赞山阳区联社信贷工程为“温暖工程”。截至2007年8月底,山阳区农村信用联社信贷服务大厅共办理信贷手续2800笔,金额95106万元。
通过实施“信用”和“阳光信贷”两大工程,信用社也赢得了丰厚的回报。一是各项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二是弱化了信贷风险。通过投放小额农贷,控制大额贷款的投放,全区信用社的经营出现了勃勃生机。三是改善了信用环境。基本上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由此达到了“三满意”,即政府满意,发展农村经济有了保障;农民满意,农业生产有了资金;信用社满意,业务发展有了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