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的好: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供销棉麻总公司来说,2006年是单位最动荡、经营最困难的一年:4月24日师党委决定将原师属的两个流通企业整合为现在的供销棉麻总公司,理顺关系、精简机构等诸多事情多如乱麻;同时由于棉花价格低迷等原因,截止到4月24日还有2.7万吨皮棉压在库房没有“婆家”,银行有3亿多元贷款即将到期。如果在新花上市前皮棉还不能实现销售,将在资金、效益等多方面直接影响新花收购!可就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新疆兵团农七师供销棉麻公司领导班子经过冷静分析,沉着决策,却以并不新奇的一系列真情服务的举措,打开了棉花销售的新局面,当年实现利润2015万元!在市场竞争中当了一回赢家!
从产品变为商品,实现销售如同实现了“惊险的一跳”!2006年4月到2007年6月他们是如何在棉花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先后销售新老皮棉累计120384吨的呢?!作为市场的赢家他们自有独到的招数!
——移库展销。在棉花紧俏的情况下,内地用棉企业多是派专人到新疆驻点洽谈采购,可是在棉花供大于求和市场低迷的情况下,虽然新疆的棉花内在品质好,但由于新疆到内地的运距长,新疆棉花在价格上、成本上与内地棉花相比就没有太多的优势了。难道看着棉花坐在新疆,等内地用棉客户上门采购吗?!他们采取“好酒也要抬出巷子卖”的做法:将皮棉整车皮的发运到江苏、山东、广东等7个城市移库展销,使客户可以在家门口的现场看到皮棉、用上皮棉,避免了以往客户到新疆洽谈成交后客户必须等较长时间,皮棉才能从新疆发到内地的被动局面。这种送货上门的做法,极大的方便了用棉企业,赢得了新老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派专人上门推销。从去年4月底起,总公司派多个小组分别到7个设有移库展示销售的内地城市,以移库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城镇跑推销,变多年“皇帝姑娘不愁嫁”、等客上门的坐商为主动到内地上门推销的行商。不仅实现了有效的促销,而且及时掌握了众多的经营信息,也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可谓一取多得。
——总公司的党委书记、总经理等领导先后多次带领有关人员到广东、安徽、江苏、上海、山东等内地的新老客户征询意见和建议,参观用棉客户在纺织过程中对皮棉(尤其是混入异性纤维)的要求,同时也将本公司的拳头产品——荣获“全国十大知名品牌”之首、新疆名牌等多项殊荣的“锦”牌棉花是怎样种植、田间管理、籽棉采摘、分级(挑拣“三丝”)、运输、堆垛、轧花加工、检验等全过程的录象资料给用棉客户观看了解,加深了供需双方的沟通、了解和友谊!
——邀请国内外知名客户到新疆棉区参观指导,增进彼此了解。每年的7—8月是新疆棉花的成熟期,也是新疆风景最美的季节,总公司都邀请大中型客户来新疆棉区对轧花厂设备检修等方面参观指导,进行业务洽谈和沟通了解,让客户对棉花的田间管理、加工等有一个现实的感受。
以上的做法虽然没有新奇之处,但在新疆能如此真诚以实际行动为内地客户如此着想的并不多见!
通过以上的真诚服务,新疆兵团农七师供销棉麻总公司冲出了困境,不仅将2005/2006年度余下未销的2.7万吨皮棉在当年新花即将上市的6月20日前全部销完,而且,2006/2007棉花年度的皮棉在2007年6月22日前全部销完,13亿元销售款100%到账,实现“双结零”;销售价格、销售速度及销售资金回笼在同行业中居于前列。2006年度共销售皮棉120384吨,实现销售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1.7亿元,累计实现销售13.084亿元,实现增加值4994万元,实现盈利2015万元!
对于眼下新的棉花年度和现在雾中看花般的棉花市场,他们认为棉花价格走出低谷的潜力很大,无论棉花市场如何变化,市场总有赢家,他们的信条是:心中永远装着客户,只要真诚服务客户,赢得客户,就一定是市场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