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法官北京论道“知识产权”:中美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研讨会在北京开幕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

  2012年5月28日上午9时,由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中美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拉开帷幕。在首先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陈冀平、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商务部国家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兼美国专利商标局局长大卫·卡波斯、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法官兰德尔?雷德、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律师协会会长史蒂文·兰伯特、联邦巡回律师协会会议筹划委员会主任马克?柯恒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飏主持。

  报名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业人士超过1000人,可谓我国知识产权业界的“群英大会”,而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罕见地派出了超过半数的法官参会。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多重主题的主会场、分会场、座谈会、模拟法庭及展览展示等活动,为与会者提供了研讨和交流的平台,力图以强大的嘉宾阵容、鲜明生动的活动主题和具有实战性的项目内容,使社会各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美两国间知识产权的司法体制与实践,中美两国法官分享各自的经验。

  知识产权是现代社会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是中美两国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经久不衰的“永恒的”的全球性话题。此次会议的举行,反映了在全球化环境下,中美双方交流、合作和共同面向未来的的诚意、善意。会议对中美知识产权关系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必将产生广泛、深远的历史影响。

  在5月28日上午举行的以“知识产权审判宏观问题”为主题的报告会上,中国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知识产权局官员有关官员、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负责人、美国专利商标局官员就“知识产权制度的发展”这一命题从不同视角进行主题演讲。随后,会议进入中美法官对谈环节,包括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负责人和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法官在内的14位中美两国知识产权法官就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和目前业界热点话题展开面对面的对话。

  当日下午,在继续进行的“知识产权审判宏观问题”主题报告上,中美两国的法官代表一起就“法官的角色”这一命题阐释双方观点。下午还举行了两场分别名为“专利诉讼中的案件管理”和“专利判决的实施”的主题会议,中美两国法官、知识产权学者、法律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及企业权利人代表从各自角度发表主题演讲。

  5月29日,中美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研讨会延伸至多重微观主题,包括“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的书面说明、实用新型、有效性、证明侵权”、“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中的显而易见性、商业秘密保护、损害赔偿与禁令救济”、“知识产权审判中的商标问题和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等多个主题性研讨将相继展开,其中每个主题研讨过程中均穿插互动环节。与此同时,著作专题分论坛、商标专题分论坛和医药专题分论坛以分会场形式同时举行,围绕“著作权修改的热点难点问题”、“商标注册、商标使用与商标混淆”、“医药专利确权程序中的常见问题”等10余个长期以来业界持续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5月30日上午继续进行主会场主题论坛活动。特邀的中美专家学者就“知识产权的商业化”、“法院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贡献”发表演讲,与会者就演讲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5月30日下午上演了此次会议中备受关注的“压轴戏”——模拟法庭审判活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分别组成合议庭。中方合议庭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审判长刘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仪军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副庭长葛红组成,美方合议庭由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首席法官兰德尔?雷德以及法官理查德 ? 霖恩、莎伦 ? 普罗斯特组成。中美两国律师作为不同场次的控辩双方,就精心设计的具体案例进行开庭审理,并随后在现场进行审批决定讨论。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