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中华合作时报网 >> 新闻资讯>>正文内容

一处不能忘却的坐标

  近期细读《中华合作时报》获得一个令供销人心喜万分的信息,《中华合作时报》迎来了她的第15个生日。

  穿越时间隧道,忆昔我与《中华合作时报》相依相伴的美好岁月,定刻在我人生轨迹上,成为一处不能忘却的坐标。

  《中华合作时报》我亲密的朋友,我每期必读。我与她结下不解之缘,要追溯到2007年,新一届县社领导班子,为重塑县供销社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高度重视宣传工作,组建了系统新闻宣传队伍,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从此,县社领导对我们这些通讯员是热情有加,为改变系统新闻宣传信息工作软硬件落后状况,置设备、办培训班、订制度,鼓励我们向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中华合作时报》及省、市、县媒体多写稿、写好稿。为不辜负领导的殷殷期望,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使出自己曾在新闻写作上的“看家”本领,精心组织素材,到基层一线采访,终于写了一篇题为《宿松县供销社招商引资织“新网”》的稿子,投向《中华合作时报》社,经报社编辑老师精心修改终于见报了。看到《中华合作时报》上刊载我的新闻作品,我怀着“胜利者”成功的喜悦,重新回到了业余新闻写作这块园地。从此,新闻写作成为我的“嗜好”,我对《中华合作时报》更加情有独钟,是我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之成为“至交”。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收到《中华合作时报》社安徽记者站发来的电子邮件,特邀我社申报一名通信员,我经县社领导肯首作为申报对象,这样我与报社领导和编辑、记者老师的“距离”更近了,这是业余从事新闻写作的我梦寐以求的。因为报社编辑、记者老师不仅具有很高的新闻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指导我们如何写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三年来,单位和上级社领导、同仁们对我的“爱好”给予了莫大鼓舞,特别是《中华合作时报》社编辑老师的关心和鞭策,使得我为《中华合作时报》投稿是有增无减,我已经成为《中华合作时报》一名忠实的通讯员。对此,我没有理由不干好这份“差事”。细细揣磨之余,我不断实践,从写小消息到写通讯,从写小言论到写调查报告、理论性文章,《中华合作时报》编辑老师孜孜不倦的为我改稿,付出了很大心血。对于她们我只知其名,未曾谋面,但她们将永远镌刻在我记忆深处。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华合作时报》社编辑老师的精心呵护下,我的稿件时常被她们采用见诸报端,从07年至今有22篇。

  《中华合作时报》牵手我在新闻写作芳草地里慢步走来,她打开知识天窗,给我智慧、力量,设置我人生新的坐标,我的生活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作为该报通讯员的我会沿着这处坐标航线,一如既往走下去,成为一名60后供销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责任编辑:陈蕾)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