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棉花市场述评
12月份,消息面一系列利好与利空因素纷至沓来,然而现货市场却不为所动,整体仍旧平稳运行。年前纺织企业补库行为并没有“大张旗鼓”,采购动作也轻盈谨慎,因此,棉花企业期望的上涨行情并没有如约而至。现货市场在前期利空因素打压下小幅走低,后期在纺织节前备货需求下微幅回升。籽棉收购进入尾声,大部分棉花企业都已停止收购,籽棉品质主要以四级为主,收购价格却高高在上,在2.8—2.95元/斤。
河南郑州棉花期货市场和商品棉电子撮合市场紧抓市场上层出不穷的消息,涨跌起伏,在没有明确利多消息出现前,市场整体表现为弱市盘整,期价微升。国际市场在我国将要进口棉花配额的消息影响和需求袭击下,也微幅上涨。
失望和期待
12月份,棉花市场在消息面的影响下,先抑后扬,12月中旬成为市场转换的分水岭。棉花企业和纺织企业的日子过得都颇为失落,棉花企业本希望纺织企业的节前补库可以带动棉价上涨,但事与愿违,在希望中失望;纺织企业在11月中旬就开始炒作的有关12月份发放棉花配额的事宜中期待落空,及至月末仍未见配额踪影。截至月末,河南3级棉销售价格为13700—13800元/吨,长江流域3级棉销售价格为14000远吨,山东、河北3级棉销售价格为14200元/吨。其中河南的棉花质量相对偏弱。籽棉收购虽然已经进入了尾声,资源日渐稀少,品质出现了大幅下降,主要以4级棉为主,但收购价格仍旧偏高,某些地区4级籽棉收购价格为2.95元/斤。虽然企业加工成本相对前期略有下降,但仍旧偏高的加工成本并没有降低企业风险。
皮棉市场,12月份,本是纺织企业备货补库的时候,2005年12月份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纺织企业都不着急备货,而棉花企业却对着手中的棉花唉声叹气。导致市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关国家将发放棉花进口配额的消息,为纺织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截至12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4121元/吨,较1日跌52元/吨。15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主任、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2006年中国将取消对纺织品征收出口关税,并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继续实行滑准税。此消息一出,当天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较12日涨5元/吨,自此,棉花市场拉开了小幅上涨的序幕。18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于香港闭幕,香港宣言说,发达国家2006年将取消棉花的出口补贴。此利好消息,巩固了市场小幅上涨之势。
籽棉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籽棉收购价格却一如既往,品质却相对较差。主要表现为:第一,籽棉收购都进入尾声,籽棉质量下降,然而收购价格却依旧坚挺,3级棉是少之又少,几乎收购不到,价格在3.0—3.1元/斤左右,4级收购价格为2.85—2.9元/斤,衣分为36%—37%。第二,棉企利润空间放大。据悉,目前,加工后的皮棉成本价格为13900元/吨左右,就当前14200元/吨的销售价格有300—400元/吨的利润,利润空间较前期有所放大。截至12月下旬,山东、河北收购进度约为预计总产量的85%左右,新疆全区供销社系统累计收购新棉约占预计产量的75%以上。
消息面推波助澜
11月份,在消息面的影响下,郑州棉花期货和商品棉电子撮合市场抓紧时机展开大幅上涨,在过度放大利好因素后终归因为缺乏实际支撑而回落。整体在弱市震荡中微升,似有积蓄上涨力量之势。
郑州棉花期货,随着政策面消息层出,市场先抑后扬,月末略有下滑。12月份共有22个交易日,期市在盘整震荡中各合约微幅上升200点左右,共成交1987410手,较11月份减少76974手;累计持仓量月末达到75896手,较上个月末减少5734手;日均成交量为90336.8手,较上个月日均成交量减少848019.8手。成交量方面,CF601、CF603和CF604成交量分别为8906手、232340手和551622手,累计持仓量分别为2710手、18686手和23850手。郑州棉花期货主力合约CF604以14965元/吨开盘,最低运行至14980元/吨,震荡盘升最高至15675元/吨,之后逐步震荡下探至15100元/吨上方,获得支撑,最后收盘于15250元/吨,较上月末涨390元/吨。
12月份,据中国棉花交易市场统计,本月各品种累计成交76080吨,较上月减少23520吨;平均日成交量为3307吨,较上月减少1895吨。订货情况,本月第一个交易日累计订货量为47910吨,最后一个交易日订货量累计49840吨,月末比月初增加订货量1930吨。
国际市场,随着预期需求逐渐恢复,交易商对后市信心得到改善,对价格上升形成持续支撑,在现货市场的推动下,国际期货市场逐渐趋稳,月末,在商业卖盘打压下下行,行情再度陷入僵持之中。整体看,行情先抑后扬,微幅上涨。据美国农业部公布消息,12月23日这周美国签约出口陆地棉量较前一周增加50%;最新Step 2补贴为4.52美分/磅,较上周增加0.19美分/磅,它将进一步促进美棉出口。美棉出口增加预期以及基金的净多头率持续增加将有力支撑纽约期棉的技术反弹走势。
12月31日,代表国际高等级现货的Cotlook (北欧)A指数为56.80美分/磅,代表国际低等级现货的Cotlook(北欧)B指数为57.35美分/磅,分别比1日涨1.60和1.55美分/磅;30日,纽约期货3月合约为54.19美分/磅,较1日涨2.66美分/磅。据美国农业部12月30日发布的美棉出口周报显示,截至12月22日这周,中国签约美国陆地棉5.47万吨,较前一周增加9.3倍,实际装运2.04万吨,较前一周减少45%。据统计,截至该周,本年度以来,中国共签约美棉54.77万吨,实际装运31.64万吨。中国棉花价格平稳上行,使得国内外棉价差略有缩小,截至本月末,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与同等级外棉价差为2000元/吨左右。
纺织需求是后市关键
12月份是市场消息多发时期,一直没有退却的有关棉花进口配额的版本分析,始终困扰着棉纺企业。2006年将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和2006年发达国家将取消出口补贴点燃了12月下旬的棉花回暖行情。在种种消息浮出水面以后,纺织需求将是影响后市的关键因素。
一、有关棉花进口配额消息是制约12月上旬棉花小幅下滑的主要因素。由于外棉的价格优势,在有关棉花进口配额的传言的蛊惑下,纺织企业普遍心情比较宽松,再加上纺织企业在原料补库上所采取的随用随买的策略,使得这个月的纺织企业普遍不着急补库。此消息多少加重了棉花企业恐慌心理,加大销售力度,纺织企业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影响下,稳如泰山。导致12月份上旬棉花市场缺乏需求支撑,棉花价格小幅下跌。
二、利好消息点燃回暖行情。就2006年取消纺织品出口关税和发达国家将取消棉花出口补贴两则消息本身来说,记者在《稳字当头》一文中进行了分析,对市场实际走势影响不大,它只是棉花价格上涨的导火索,其实,12月下旬市场存在上升必然趋势,棉花价格存在上涨需求。究其原因,11月中旬市场就开始传言12月份国家将发放棉花进口配额,虽然数量没定,但明确的外棉价格优势,使得纺织企业早打起了在12月使用进口棉的主意。于是,12月上旬的时候纺织企业一直沉着气,耐着性子等待配额。时间匆匆,转眼半月已过,而纺织配额的消息仍未见踪影。此时,部分一心只等配额的纺织企业不得不另做打算。无巧不成书,恰在此时,国家又出台了此利好消息,在此利好因素刺激,业内人士期望,纺织企业也确有所需之下,市场开始微幅升温,棉花价格小幅上涨。但是,纺织企业资金紧张,制约棉花价格反弹有限。
步入2006年,市场将逐渐走向明朗,有关本年度棉花进口配额发放的相关事宜也将得到证实,国内棉花资源总量和使用数量也将不断得到求证,进一步影响棉花价格走势的因素将主要以纺织需求为主,当然国际市场的走势也不能忽视。同时,我们需要关注影响纺织需求的因素,如国家将对纺织行业采取怎样的调控政策。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棉企发展新年新改革
- 下一篇:赵显人在棉花加工分会成立大会要求棉花加…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