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河南省邓州市棉麻公司总经理刘延伟

    随着棉花市场的放开,棉花购销渠道不再单一,市场竞争冲垮了许多靠政策吃饭的省市棉麻公司,2003年前,河南省邓州市棉麻公司也陷在泥沼里,欲拔不能。

    除了政策性亏损造成邓州棉麻公司诸如企业包袱沉重、政策性补贴不到位、资金受掣等困难外,2000年邓州地区全年普遍降雨,棉麻公司收购的棉花超水严重,企业亏损额度进一步加大也成为邓州棉麻一蹶不振的重要原因。从那个时候起,邓州棉麻公司开始步入低谷。农发行停止贷款,棉麻公司下属的七个油棉厂全部停产,企业职工陆续下岗。而周边地区迅速崛起的百余家私营小型棉花企业占据了邓州棉花经营的主渠道,尽管在任领导多方努力,效益依然不见好转,企业生产经营陷于瘫痪。

受命于危难
 

    2004年10月,刘延伟受命任职邓州市棉麻公司总经理。那时的邓州市棉麻公司与全国众多的棉麻公司一样,面临着重重困难:沉淀债务增多,职工工资停发,养老保险金拖欠缺口加大,大小车辆报停,业务技术骨干大量流失。当时讽刺邓州棉麻公司的顺口溜在群众间流传:“黄金地段没收了,高楼大厦拍卖了,棉花厂站不管了,棉麻公司要散了。” 甚至连刘延伟的母亲也知道公司的艰难状况,哭诉着阻拦他的接任。面对这么一个烂摊子,刘延伟的心理压力自然是不言而喻。
 

良弓射出强箭
 

    刘延伟一上任,就先借着党的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大家一起探讨企业走入低谷的原因。他说,同是棉麻企业,同一个市场,同一个政策,有的在发展振兴,而他们却遭遇危机?其实是吃惯了计划经济饭的棉麻人,面对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茫然无策,一旦受挫,便一蹶不振。他号召公司全体职工加强学习,及时把握市场经济的脉搏,振作精神,团结一致,克服各种困难,使企业走向发展壮大。刘延伟说:“我就不信,天下还有人翻不过的山。”

    企业内部思想统一以后,职工们精神劲儿都焕发出来了。刘延伟又马不停蹄地深入七个油棉厂,与干部职工座谈,调查各厂存在的问题,盘活资产,制定出相应的收购、加工、销售方案。面对收购环节资金紧缺问题,一方面,刘延伟发动职工筹措资金,自己带头拿出7.5万元的积蓄用于公司经营。公司职工一呼百应,三万、二万,有的向亲戚借,有的向朋友筹,一天之内为公司筹措周转资金600多万元。另一方面,刘延伟他们积极协调银行贷款,三番五次到农发行做工作。农发行对刘延伟个人和邓州棉麻公司的现状进行调查时,被这个企业焕出的勃勃生机所感动,恢复了同棉麻公司中断多年的合作关系,并于2004年提供贷款4000万元。2005年农发行又向邓州棉麻公司提供贷款8000多万元。邓州棉麻公司终于有资金、有能力全面启动各项经营业务了。

    邓州棉麻公司在资金和仓储条件好的优势上,又开辟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刘延伟和副总经理钱其洲多次奔赴广州、江苏、北京等地,秉承诚信的信念,迅速与60多家大型棉纺企业取得业务联系,达成购销协议。随即他们又寻求省棉麻主管部门的支持,着手成立了购销经营部,组建了两个棉花选购市场,提供大批量、多等级的棉花品种供用户选择,满足不同层次棉纺厂需求,令外地客商感叹不已。邓州棉麻公司办公室主任王付周说,那段时间公司所有的工作都聚集到以棉花经营为中心的事情上来了。

    在当地种植面积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刘延伟又果断地作出决定——在新疆拓展收购、加工业务。2005年春节刚过,他和业务骨干杨德建就赶赴新疆了。时间的紧迫让这两个人忘记了寒冷的严冬,他们一边洽谈调销棉花的业务,一边深入考察经营场地。在新疆的两个月期间,他们为公司采购棉花千余吨,并与巴州亚中棉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经营协议,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夯实了基础。2005年旺季前,年近六旬的杨德建又带领十几名职工赴疆,收购棉花4000多吨。

    刘延伟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的奔波在收购、销售第一线,收购货场、加工车间、货运站台都留下了他日渐消瘦的身影,一个旺季下来,刘延伟瘦了十多斤,而邓州棉麻公司的生产经营却迅速发展壮大起来。邓州棉麻公司把全市百余家私营企业的棉花汇集起来,并辐射吸引了周边县区的棉花。2004年邓州棉麻公司经营部直购直销棉花3600多吨,2005年达到10000吨。
 

“银花”终于绽放
 

    经过邓州棉麻公司全体员工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公司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04年邓州棉麻公司取得农发行贷款4000万元,购销棉花3600多吨,实现税利338万元;2005年取得农发行贷款8000多万元,购销棉花10000多吨,实现税利610万元。2004年提前1个月完成对农发行贷款回笼率,实现本息“双结零”,并归还陈欠利息180万元,成为河南省首家提前1个月实现本息“双结零”的企业,被河南省农发行定为南阳市各县市棉麻企业学习的榜样。

    目前,邓州棉麻公司下属的七个油棉厂全面启动了收购加工业务,棉麻公司成为邓州市小型私营棉花企业的依托,重新发挥邓州市40万亩、2万吨棉花收购、加工、销售的主渠道作用。同时,邓州棉麻拓展的新疆租赁经营业务弥补了邓州近两年资源减少、棉质下降的不足,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企业的蒸蒸日上,吸引了技术、业务骨干的陆续回流。邓州棉麻公司为职工补交了拖欠的工资和养老保险金,并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把救助款送到贫困职工手中,公司上下形成一呼百应、同心同德、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经历了风霜岁月,被邓州棉麻公司精心呵护的产品终于焕出它的光芒——“银花”牌棉花被河南省纤维质量检验局授予“质量信得过”产品。同时,邓州棉麻公司被评为河南省“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南阳市“标兵文明”单位。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