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发150万吨配额市场反应调查

    2005年11月底,中国的棉花市场关于关税外配额流传着两个版本的消息:一个版本是“2005/2006棉花年度配额总数为389.4万吨,其中89.4万吨为1%关税,300万吨按5%—40%的滑准关税计算”;另一个版本是“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进口棉配额数量,原则是保持国内棉价稳定”。虽然是两个版本但却传递着同样一个信息:关税外配额要下发了!这样一个信息的传递促使11月23日电子撮合各月合约成交均价除MA0512小幅上行17元/吨外,其他各月合约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订货量除MA0605外各合约开始减少,而成交量较前些交易日大增。

    2006年1月11日,业内的猜测在官方发布的消息中得到证实,“国家决定在2006年89.4万吨棉花进口关税配额的基础上,暂安排2006年关税配额外棉花进口配额150万吨,并将于近日发放至各企业。此次增发的关税配额外进口棉花配额150万吨仍按5—40%的滑准关税税率执行,基准价调整为10746元/吨”。尘埃落定后,棉花市场反而比“两个版本”盛传时平静了。市场价格我行我素,全然不理会配额的冲击。

冷脸对配额
 

    配额一直都是国内市场比较敏感和关注的话题,而似乎每一次的配额下发都或多或少会对市场造成或长期或短期的影响。但配额会对市场造成怎样的影响,往往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么,此次增发的150万吨配额又会引起大家怎样的猜想,市场又为何如此平静呢?

江苏华宝纺织有限公司负责棉花采购等工作的副总经理刘维兵认为,150万吨配额的下发将会造成棉花价格的下跌,这种影响到今年2月底将会显现出来。他告诉记者,10746元/吨的基准价加上税收等,企业拿到外棉的成本基本上在13000元/吨徘徊,这样的价格要比国产棉低不少,纺织企业肯定都愿意用外棉,这会给国产棉造成一定的压力。

    而期货界的一位人士却认为,“扣除关税、增值税等费用,10746元/吨的基准价折算成外棉价格大致为60美分/磅。据此推算,只要进口棉港口报价在45—60美分/磅区间,配额外一般贸易进口棉港口提货价基本控制在13000元/吨上下。按13000元/吨的进口棉港口完税提货价,加上从港口到厂区的运费、国内棉价的使用及品质升水(800元/吨)以及不少企业在近半年来实际进口棉花时存在的300—800元/吨的配额成本,国内328级棉花价格稳定在14000—14500元/吨压力不大。因此该政策显然有助于国际棉价的上涨。虽然同时要下发89.4万吨的1%关税的进口配额,但考虑此数量还不到2006年预期进口总量1/3以及各企业分到的实际数量非常有限的情况,利空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有业内人士用世界具有代表性的SM级棉花适用不同税率所得出的2005年11月23日港口提货平均价与23日电子撮合MA512均价进行了比较,如果滑准税底线提高到10%,则外棉SM级港口现货价为13854元/吨,与电子撮合价差为1019元/吨。1000元左右的价差,对纺企是很有吸引力的,在国内进口量增大的情况下,能拉动低迷的外棉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对国内棉价也不会造成较大程度打压。

    江苏一轧花厂负责人告诉记者,纺织企业购棉积极性仍然不高,随用随买还是主流。自己手中的棉花已经不多,资金压力不是太大,棉花能卖就卖,卖不上好价钱就等到春节后卖,反正快过年了,估计棉花市场也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国家在2005年12月29日下发了89.4万吨关税内进口配额,2006年1月11日再度追发150万吨滑准关税配额,短短十几天相继两次发放配额,国家控制棉价平稳运行的决心不可谓不大,两次发放配额合计达239.4万吨,而且这150万吨还是要一次性下发出来,涉棉和用棉企业关注的重点是影响能有多大。在采访过程中,认为“棉价难改盘局,或许中间因为消息刺激,会有所波动,但不影响大局,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都是不现实的”的人不在少数。
 

众口夸调控
 

    对于配额下发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大家的看法不一,但在记者采访中,却发现大家对此次配额下发的时机和采取的方法都出现难得的一致赞同。

    成都锦合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志强认为,此次配额的下发对平抑物价,制止棉价继续上涨恰到好处。他告诉记者,去年12月底的棉花价格纺织企业基本上还可以勉强支撑,但从1月1日开始棉花价格就开始上涨,在四川当地平均每吨棉花上涨了200—300元,但棉花价格的上涨并没有带动纺织品价格的回暖,而在配额下发前,市场已经有小道消息称新疆的棉商开始囤积棉花。所以他认为,国家发放配额早发比晚发好,晚发比不发好,此次配额的下发对棉花现货价格具有指导作用。他告诉记者,目前纺织企业的心态都比较平和,在春节前集中采购的可能性不大。至于5%—40%的关税率是否合理,赵志强认为对于纺织企业来说可以接受,这样的关税率既保护了棉农和纺织企业的利益,又限制了外棉低价倾销。

    张维兵对此次配额150万吨的数量和5%—40%的税率也颇感合理。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150万吨追加配额只有在春节前发下来才合适,越向后推问题越大。如果赶到春节后二、三月份下发,将给棉农的种植热情泼“一瓢冷水”,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可能就成了泡沫;拖到四、五月份发对亟待进口的棉纺织厂又没法交待。

    配额每年都发放,至于发放多少才能被大家认为合理,关键还得看缺口。ICAC全球供需预测显示,预计2005/2006年中国棉花产量为577万吨,总需求为900万吨,期初库存124万吨,期末库存120万吨,期末库存/消化比为84%,较去年增长15%。缺口大约为320万吨左右。而此次国家选择在春节前一次性下发150万吨的配额让大家都感到宏观调控的逐渐成熟和理性。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