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额:排排座 抢果果<br/>——输欧美纺织品出口配额第二次招标企业反应调查

    “配额贵点也得买,现在竞争这么激烈,隔久了供不出货,客户会以为我撑不下去,转向其他企业下订单的。”广东一家纺织企业负责人无奈地说,“配额绝对‘僧多粥少’”。据了解,自去年12月份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配额首次招标结束后,配额“炒卖价”已连续上扬,个别纺织品类别的配额炒卖价已为当时招标价的4倍以上。

    就在企业为配额焦头烂额的时候,商务部纺织品出口招标委员会日前公布了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许可数量第二次招标公告。本次招标将从4月3日8时至4月6日2时举行,并将用完2006年度输欧、输美纺织品出口配额最后的40%。

    首次配额招标时,企业间的竞争就相当激烈,而根据商务部公告,此次配额招标将继续扩大参加企业的范围。蛋糕仅剩40%,而分吃蛋糕的企业却越来越多,即将开始的第二次招标将会以什么样的场景出现,而招标结束后炒配额会不会愈演愈烈呢?

“门槛”低了 硝烟浓了

    在去年举行的2006年度首次输欧、输美纺织品配额招标中,有高达两万多家的纺织企业参与竞标。根据商务部公告,此次招标降低了企业进入“门槛”,凡是在去年内在所投标种类上对全球市场有出口业绩的企业,即在我国海关商品十位码统计显示其投标种类对全球市场出口金额大于零的企业,均可参加投标。这导致了此次有资格竞标的企业数创出新高,达到33479家。而在4月15日,春交会将举行,众多的企业在此次招标中拿到的配额数量,将对企业在春交会上的订单数量多少产生直接的影响。

    此次招标降低了进入“门槛”,又恰逢春交会,业内人士分析,更多企业的参与竞标,可能推动配额价格进一步“水涨船高”,增加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

    由于招标门槛有所降低,此次浙江符合资格的竞标企业超过4000家。“谁都希望带着配额去参加下月15日开始的广交会。”杭州汉龙威尔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萍说,“拿到出口额度,企业就可以心里有数,底气十足地在广交会上接单生产了。目前,市场上输美纺织品配额转让价一度达到首次招标价的4倍,第二次招标必定会竞争激烈。”

    上海飞马的总经理陆龙生认为,今年的量只是去年首次招标的2/3,但参加的企业却增加了,今年的竞标将比去年更为激烈。他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上的配额调剂价格颇高,加之调剂手续较为繁杂,因此飞马在此次竞标中将全力以赴,“我们希望带着配额去参加下月15日开始的广交会。”

    “去年输欧美纺织品竞标时,就有不少企业在当事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借用了别人的资格。此外,还有不少的中介公司趁机哄抬配额价格”,四川省明剑服装厂负责人预计,今年的竞标将比去年更为激烈,因为“今年的量只是去年的2/3”。

    竞标门槛的降低,无疑给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竞争机会。浙江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说,“终于可以不从黑市买配额了”。这位负责人介绍,以前为了能够出口,企业曾花费近百万的代价从一些大型国企和外贸公司手中购买配额。“这次机会难得啊,一定得全力以赴!”这位负责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河北保定依棉集团副总经理洪刚认为,“门槛”放低后,有资格参加竞标的企业增多,这无形中会把配额价格炒的越来越高,只有利润比较高的产品才敢去竞争配额,例如丝制产品等,但这样同时有利于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

    投标促使部分产品价格上涨也被一些企业认为是好的信号:通过市场竞争促成了出口价格的小幅上扬,既有助于减轻国际市场频繁指责我国产品“低价倾销”的压力导致对我国“设限”,也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刺激企业从以往“量增价低”模式转向“优价优质”模式转变,一举多得。但也有部分企业认为,如果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过快,将削弱此类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欧美客商的订单向印巴和拉美等国家和地区转移。

    大范围的纺织企业能参与此次竞标,体现了招标的公平性,但导致配额价格上升也不可避免,这不仅增加了纺织企业的成本压力,也使企业拿到配额多了几分难度。但是,有关人士也指出,在输欧、输美纺织品进入主动配额时代后,相关产品的配额转让交易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目前普遍比招标价格高出4至5倍,已经超出了很多中小企业现在的成本消化能力,因此,这次招标放宽“门槛”,让更多的中小纺织企业加入,可能会有利于配额价格趋向理性化。

建议来了 完善近了

    记者在调查时发现,现行的分配和招标体制受到各纺织企业的普遍认可,但同时也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作为配额招标方式最直接的接触者,他们的意见也许更有针对性。

    广州全新针织厂董事长林秀芳认为,国家对纺织品出口重新设定配额并采取招标竞投方式实施分配,使大部分配额落到了中间商手上。而直接生产产品的企业所得不多。配额在某些中间商手中炒价谋利,生产企业只能抓住生产单在中间商中高价购买。国家是不是可以分配纺织品配额时考虑向生产企业倾斜,使生产企业扩大出口生产,为国家创税利。

    洪刚认为,国家现行的配额招标方式基本上能为企业考虑,这次招标把企业范围扩大,可能以前做的比较好的企业有意见,但不扩大企业范围,对中小企业来说也不太公平。洪刚的建议也是放在了配额的炒作上,他认为国家应尽量减少企业间配额交易的灰色地带,想办法抑制炒配额,而目前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专门投入人力进行跟踪,但这样成本势必会加大,国家值不值得这么做还是一个问题。

    一些企业建议,部分比较分散的种类,在分配的时候,对于那些单个分配量少于20吨的,可考虑暂不分配,由商务部掌握,根据企业的出口实绩小范围安排分配或调剂,以免将有限的出口许可浪费掉。另有一些企业建议,考虑到今年上半年国际市场形势比去年下半年大有好转,主管部门有时间和空间考虑对分配制度做适当调整,如在招标额度中拿出10%的量鼓励技术含量高和自主品牌的企业,将出口许可制度作为对纺织产业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政策加以实施,有望取得较好效果。

    而国家也在完善配额招标方式上进行着积极尝试。前不久,商务部就下文宣布,纺织品配额转让必须报商务部批准,否则无效。商务部文件称,配额转让必须先向当地主管部门提交申请,由当地商务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每月1日—10日地方商务部门再将相关材料交到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如果转让配额交易双方提供的材料或者价格不相符,商务部门将不予批准。如果获准转让,获得配额的企业可在当地商务部办理配额转让手续。这是商务部首次下发关于配额转让的文件。而在以前,配额买卖商务部并不过问,只要双方自愿就可转让。

    同去年相比,此次电子投标系统更新了软硬件设施,以避免出现去年的拥堵。此外,招标办在投标资格的审查上将有严格限定,避免“浑水摸鱼”者占用别的企业名额来借配额牟利,“去年输美产品竞标时,不少纺织企业就在当事方不知情的情况下,借用了别人的资格。”

    据记者了解,自从去年出现了“配额荒”之后,广东的不少纺织企业不得不通过转口香港、土耳其等地,避开配额限制,辗转出口到欧美。

    第二次配额招标将上演一场竞争大战,从企业目前的态度来看,激烈在所难免,这应该是一个预料之中也比较正常的现象,但如何在正常竞争之后,杜绝不正常的炒配额现象发生,是一个令纺织企业深思的话题。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