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口号是“硬邦邦响当当”<br/>——九江市三兴纺织实业有限公司创业发展纪实

    这里原是一片渺无人烟的山峦,随着岁月的流逝,而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一幅隽秀的画面。宽阔平坦的都蔡公路穿境而过,占地200多亩的工厂拔地而起,花园式庭院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功能齐全,一排排雪白的生产厂房整齐排列挺立其中,像琴弦日夜弹奏着丰收的乐章……这就是江西省都昌县供销社竭力筑巢引进的九江三兴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一干就是半个世纪的纺织人

    吴朗轩,1944年生于九江, 由于当时所处社会的特殊历史原因,不能继续上学,还在他不满16岁的时候,就进入九江国棉一厂当学徒,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与纺织行业结缘至今。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由于父亲在台湾的海外关系,吴朗轩被拖进“牛棚”,被打成“牛蛇鬼神”、批斗、游街都没有消磨掉他对纺织行业的热情,也正是那时年轻的他被迫经历的磨难,练就出他矢志不移、永不言败的精神。

    改革开放后,吴朗轩从一个普通工人走到了管理阶层,从中学到了许多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他常常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了我一个翻身的机会,让我有机会向社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让我感知自己的价值。”这不是空话,他说得深沉,记者能听出这其中包含的感激。

    沿海地区是国门被打开的第一扇窗户, 1997年,吴朗轩辞去了工作41年的九江国棉一厂管理层的职务,尽管这是一个凝聚了他深厚感情的地方,然而他已经强烈地意识到,离开的时候到了。离厂后,他打了一年的工,感觉单干不会有太大的发展。

    于是,在1998年,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拼凑了20多万元,创办了九江市明朗纺织有限公司,做起了纺织品贸易生意。由于几个人都是纺界贸易的个中老手,很善于捕捉市场机遇,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的资本迅速扩张,到2000年10月,他们携带400多万租赁了一万锭规模的江西都昌纺织厂,2004年他们整体收购了都昌纺织厂。

故事 还得从头说起

    都昌是个有着70多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县,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棉花种植面积达18万亩20万担,曾创下全国棉花单产最高的纪录,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都昌县委、县政府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于1996年建成都昌县棉纺织厂,隶属县供销社管理,第一期一万锭生产线开工投产。可是, 由于纺织市场竞争激烈、棉花市场大起大落,销售疲软,加上建厂后期投入不足,设备短缺,使这个前景看好的企业不久就陷入了困境。

    当时光跨入新世纪,都昌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了“集中精力抓经济,万众一心建强县”的经济工作思路, 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全力营造全民招商引资的氛围。县供销社领导班子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县棉纺织厂发展状况进行专题研究,决定借助外力做大做强棉纺织厂。2000年县供销社领导多次邀请吴朗轩来都昌实地考察。就连吴朗轩都承认,在都昌投资吸引他的主要原因,第一个就是县领导的诚意和热情,他说,他深为都昌县领导竭诚招商引资的精神所感动。

    通过实地考察,吴朗轩凭着自己多年在棉纺织业的实践经历和管理经验,认为都昌是块投资宝地,首先,九景高速贯通都昌,便利的交通有利于产品的外输;其次,棉纺织厂的设备和后续发展的土地空间较好,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要件,再有就是都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在2000年,吴朗轩毅然租赁都昌县棉纺织厂。在都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供销社的竭诚帮助下,吴朗轩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严格管理,都昌棉纺厂的产值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01年生产总值3500万元,销售收入2100万元;2002年生产总值5000万元,销售收入3000万元;2003年生产总值6500万元,销售收入3900万元; 三年创税达300多万元。都昌棉纺厂的复兴不仅带动了都昌其他工业的发展,还解决了成百上千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多年的创业经验,让吴朗轩感知,要使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求得一席之地,还必须有更大的发展,要依托地处产棉区的优势,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2004年元月,吴朗轩决定整体买断都昌县棉纺厂, 当年就投入1500多万元新上一条1万锭精梳纺生产线,使其生产规模达到3.3万锭,2005年公司总产值达7000万元,上交税收162万元,不仅成了都昌县工业纳税大户,而且打造了都昌县工业项目中的一个新亮点。吴朗轩自豪地说:“我们在全九江市百强民营企业中的纳税也是走在前列的。在都昌的民营企业中,全县纳税50万元是我们突破的,100万元是我们突破的,150万元也是我们突破的,今年,一定会突破200万元税收,我们的产值也要达到一个亿。”

看他如何让企业起死回生

    自2000年,吴朗轩租赁都昌棉纺厂起,就其更名为九江市三兴纺织实业有限公司。

    这些年来,公司一直本着“凭质量开拓市场,凭管理增加效益,凭服务树立形象,凭诚信越做越强”的宗旨,几年来,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充分掌握市场规律,从一万锭扩大为三万锭,从单一的纯涤纶低档品种逐步发展为市场所需要的各个品种,与公司合作的客户数量年年增多、络绎不绝。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吴朗轩用了什么妙法,让企业迅速走出困境的。吴朗轩说,人才是企业的关键。九江市三兴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成立,首先注重的是聘用各方面的管理人才,通过他们来制定和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同时,他们还从安庆华茂集团请来一批管理人员,对他们公司的生产、产品质量,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学习华茂集团的管理经验”是一招被他们称之为“请进来”管理方式。

    在售后服务方面,他们所纺的纱到了客户手中,不管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只要被告知产品“有问题”,他们会立即派人去现场进行分析,是公司的责任,绝不推卸。

    吴朗轩说,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稳定员工队伍尤为重要。三兴公司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在都昌县委的支持下,开创性在企业建立了党支部,使党组织工作在民营企业中充分发挥作用。6年来,吴朗轩对公司的员工宿舍、食堂、工作环境等进行了大量的改造,为其发展成为现代化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企业在长足发展的同时带动农户的发展,吴朗轩在2006年的工作目标中,准备和一些乡镇农户签订棉花收购合同,解决农民卖棉难的问题,保证以高于市场5%的收购价做到应有尽收,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让三兴真正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

    九江三兴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突出表现,获得了江西省、市、县的不少荣誉。公司曾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民营企业”、九江市“百强民营企业”、九江市“一级诚信企业”、九江市“农村产业化龙头企业”……而吴朗轩本人也被聘为都昌县工商联(总商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名誉会长,连续多次被评为都昌县劳动模范,在市政府十二届三次会议时被评为“九江市优秀政协委员”。

    为了回报社会,在瑞昌、九江县两地发生地震时,三兴纺织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献爱心活动,员工们积极响应,都昌县委、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都亲自参加了这次活动,总共为灾区人民捐款2.85万元。这在三兴公司并不特殊,他们曾先后资助过都昌县一个贫困大学生、南丰乡一个特困户、苏山乡一个家庭因发生火灾而在春播时无钱购买种子和化肥的农民,另给都昌县政协救助的百名孤儿捐助了7千元,给家乡修路捐献了1.5万元,这些年来,三兴公司一共向社会捐助了8万余元人民币。

    如今的九江市三兴纺织实业有限公司拥有全国最先进的FA系列环锭纺3万锭,气流纺纱机2台,钢混框架结构主体厂房10338M2及与生产配套附设标准冷冻房、锅炉房、修机车间、机物料仓库等4000M2;生活区配有五层集体宿舍,三层办公楼容会议室、千人食堂、职工娱乐场所于一体,厂区设有花园式庭院。目前,三兴公司已成为都昌最大的工业企业,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为全国纺织行业整体最先进装备。吴朗轩承诺,三兴公司计划在三年之内将生产规模扩大到五万纱锭生产线,届时产值可达1.6亿元。

    作为全国供销合作社重点龙头企业——九江三兴纺织实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吴朗轩,依旧不满意都昌的纺织规模,他的愿望是,让“三兴公司”在短时间内成为多产业的集团公司,成为一个硬邦邦响当当永不言败的现代化企业。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