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主导期货 郑棉弱势不改

    上周(4月10日—14日)一周郑棉共成交43874手,计219370吨,较其前一周增加2380手。总持仓上升至59714手,计298570吨,较前一周的56406手上升3308手。截止4月14日郑棉三月期指标607合约收于14610元/吨,较4月7日的14595元/吨上涨15元/吨,上涨幅度仅为0.10%,价格波动区间维持在14460元/吨—14620元/吨之内,市场震荡筑底格局不改。7月合约持仓仅为8894手,市场主力仍为6月合约,持仓达到23880手,但目前市场交易重心正逐步向7月合约转移。

    从过去一周具体情况来看,虽然郑棉中期跌势不改,但在纽约期棉持续大幅下跌,7月合约挑战53.5美分/磅强支撑的时候,郑棉基本低开高走中阳报收,体现了较强的抗跌性,7月合约15元/吨、0.1%的下跌幅度远远小于NYBOT7月合约2.12美分/磅、3.80%的下跌幅度,郑棉走势明显强于纽约棉花期货价格,内外棉价差再次扩大,进口皮棉竞争力大增。虽然目前郑棉市场投资人气偏弱,多头人气涣散,观望气氛浓厚,但短线抄底买盘增加,有资金介入迹象,由于其立场并不坚定,成交持续低迷,无量上涨,无法激发市场潜在的看涨人气,难以扭转郑棉的中期跌势。

    据中国海关统计,3月中国进口皮棉49.5万吨,按美国农业部四月月度预测报告分析,中国月均消费皮棉应达到83万吨左右,而中国2005/2006年度进口397万吨,平均每月应该维持在33万吨左右,但3月达到49.5万吨,即进口皮棉挤占了16.5万吨国产皮棉的市场份额,再加上纺织企业青睐外棉而疏远国产皮棉,“随买随用”策略导致国内棉价持续疲软。按数据分析来看,2006年第一季度中国进口皮棉达到110余万吨,而下发配额近240万吨,理应还有130万吨进口配额,但实际市场进口配额远没达到240万吨,因此造成目前市场配额紧缺,5%配额已经炒至900元/吨左右,使进口皮棉成本大幅上升,相关方面预测,目前市场已经下发的配额只有170万吨左右,而剩余部分将低调缓慢下放,稳定国内棉市。因此在配额即将告罄之际,纺织企业将加大国产皮棉的采购数量,有望使成交放量价格企稳上涨,从而推动郑棉摆脱横盘区域再次上涨。

    截止4月14日一周,郑交所棉花库存增加了4040吨,总量达到了103120吨,为2005年7月以来最大期货库存,但总持仓却处于底位区域,库存总持仓比高达69.08%,显示了市场强大的实盘压力,如压在期棉市场上的一座大山。另一方面,目前棉花期货市场投资主体基本为拥有现货背景的贸易商,市场缺乏纺织企业和大型投机资金的参与,投资者并未将棉花期货视为一个准金融产品,其操作手法相对比较谨慎和稚嫩,并将现货市场的悲观情绪带入期货市场。由于这部分投资者占市场主导地位,导致郑棉期货受制于国内现货市场,期现套利、卖期保值占市场主流,相对的投机成分大大缩小,限制了棉花期货的发展速度,期货市场供大于求难以使期棉价格摆脱震荡横盘格局。

    在技术上,过去一周郑棉窄幅整理,中期跌势未改,但棉价3月期连续图表中棉价有背靠14250元/吨强支撑筑底的趋势。主力7月合约下方14450元/吨短期支撑得到考验,棉价有望维持14450元/吨—14700元/吨的震荡筑底区域,短线交易将主导市场。

    周五,三月期指标7月合约中阳报收于13日与21日均线的交叉点,中短期均线仍然对棉价形成一定的压力,但短期均线开始趋向粘合,有形成多头上涨排列的趋势,下周棉价有望站稳于21日均线之上;而中长期均线仍保持良好空头下跌排列压制棉价扭转中期跌势,KD与MACD指标在弱势区域延续多头上涨排列,MACD指标红柱继续增长,支撑棉价短线反弹,因此预期郑棉短期有望维持反弹上涨格局,第一目标挑战14700元/吨短期压力,但棉价仍未到扭转中期跌势的时候,因此只宜谨慎短线看涨,不可过分乐观。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