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银都机制建设促效益

    去年以来,作为国家和省级重点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江苏银都集团坚持以服务棉花产业,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扎实有效地开展各项为农服务工作,收到了成效,积累了经验,同时,企业也树立了进一步服务“三农”的信心和决心。

    据了解,银都集团在大丰市草堰镇双垛村建立了一个3000亩的“科棉三号”高品质棉生产服务基地。基地的良种由银都集团与绿魁集团、江苏省农林厅科腾公司共同负责提供,同时,集团与基地农户签订棉花订单八百多份,明确服务内容,承诺惠农措施,基地的生产技术由银都集团聘请的大丰市农业局、草堰农技站两位高级农艺师负责,基地生产的棉花由银都集团与安徽华茂集团合资的华翔棉业公司负责收购、加工并负责向棉农进行质价直补。在整个棉花生产过程中,公司的老总到基地传递棉花市场信息、宣传农村政策,集团聘请的农技人员也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考察苗情,有针对性地为农民提供适用的技术。据统计,江苏银都集团今年已举办植棉专家讲座4次,举办广播讲座20余次,散发科技资料千余份,考察记录棉花生育档案30期,棉花生产中还支持植棉户尿素20吨,支持修筑村部道路、场地,棉农科技活动室经费等八千余元。

    去年秋后,集团联合华翔棉业公司与村民经纪人就近组织高品质棉交售,共收购籽棉12万余斤,兑现生产组织、技术服务、农户补贴等资金13万元。后经组织的生产、品质、收益情况调查表明,“科棉三号”在马克隆值、色泽、细度、长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品质优势,且抗逆性较强。在去年棉花生产进入中后期多风多雨的不利形势下,“科棉三号”再生力较强、抗灾能力明显优于其它品种。同时,“科棉三号”产量较高。据基地调查,去年,“科棉三号”平均亩产籽棉550斤,比其它品种多近100斤,种植农户每亩增收200元。通过去年的实践,银都人感到,作为身处植棉大市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服务好全市棉花产业肩负着很重的任务。目前,推进棉花产业化是一项利民利企之举,老百姓欢迎,企业自身也能得到实惠。今年银都集团通过扩大高品质棉基地示范建设,引导全市农户走优质、高产、高效的棉花生产之路,并认识到通过推广高品质棉,一方面提高、恢复农民的优质棉意识,另一方面多生产、多收购、多加工大丰优质棉,向纺织、服装行业提供更多的优质棉资源,打响“银都”品牌。

    从今年开始,银都集团在大丰市自南而北建立了三个高品质棉生产示范基地,与农技部门联手推广新品系,主攻亩效益,确保增收,争取通过两三年努力,尽快形成基地科技示范辐射全市的能力。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强强联合与全国知名纺织企业安徽华茂集团联手建立棉花产业化服务载体;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力争与优秀棉企、纺企的合作并鼓励帮助基地农民建立自已的棉花产销联合体,体现银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效益和助农增收功能。此外,从今年新棉上市起,他们对来自基地的高品质棉实行单收、单加、单纺,真正将高品质棉用在高档纺织服装面料上,延长产业链,体现高品质棉的品质优势。

    春耕时节,银都人在巩固去年双垛村高品质棉基地做法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了西团九一村、三龙龙南村两个高品质棉生产基地,以村为单位建立了棉花生产服务社。三个基地高品质棉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其中西团九一村高品质棉核心示范面积达到1500亩纯作连片,预计三个基地对周边的辐射带动面积将达到30万亩。目前,银都集团与三个基地村的村民委员会签订了生产组织服务协议并与市农业局经作站、所在镇农技站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同时,还聘请了4名农技专家作为基地的农技辅导员,列出了全年农技上门服务计划。

    另外,银都集团与农民的包收购合同正在签订之中。集团承诺:凡与银都集团签订订单的农户,除享受不低于市场时价就近交售棉花的优惠外,订单农户每交售一斤高品质棉,集团将给予0.10元的高品质棉质价补贴。目前,三个基地村民信心十足,整个春耕生产有条不紊的进行。有些基地村高品质棉出苗情况良好,移栽茬口已全部落实到位。现在银都集团正在精心筹备科技培训计划,打算在4月中下旬到基地村举办一次高品质棉苗期管理暨大田移栽专题巡回技术培训,并借机向农户传递棉花产销信息,与广大农户进行更为直接的产销见面与沟通。到时将有市农业局的棉花栽培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讲授技术,并由银都集团邀请的资深棉花流通专家讲授棉花产销信息,授课后这些人员还到村到组召开农户座谈会,更直接地倾听农民的声音,以利更好地为基地农户提供配套服务,推动全市棉花产业化经营工作向纵深发展。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