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企业库存调查:消失在等待的尽头
库存:久等不涨 紧急抛售
2005年新棉上市后,籽棉价格就一直居高不下,然而,在许多棉花企业大量购进籽棉后,皮棉市场却没能得到籽棉市场的支撑,价格一直不尽如人意,不少企业只能无奈地等待行情的好转,然而,市场在经过业界预期的几个转机后,并没有出现持续的好转,偶有上涨也不能对市场的萎靡形成强势扭转,再加上大家对后市普遍失去信心。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棉花企业已经没有了先前的耐心一直等下去,一些企业加紧出售棉花,当然,也不乏依旧在等待的棉花企业。
在这样一个比较迷茫的时期,选择紧急出售的棉花企业棉花销售是否顺利,而选择继续等待的棉花企业手里究竟还有多少棉花。记者为此对一些企业做了调查。
“我们企业两个月前库存1900吨棉花,但我们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基本上都出售了,库里大概还有30吨棉花”,安徽合肥丰瑞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新如是说。当记者问及为什么在等待了几个月的时间后,选择在这个时候抛售时,韩志新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现在对后市已经没多大信心,再加上棉花在库里存放,每天都会有各种的费用产生,与其存着还不如及早出手。据记者了解,丰瑞棉业有限公司所出售的这将近1900吨棉花平均每吨赔进去500元左右。
安徽固镇县棉麻公司本年度收购新棉7000吨,目前还有一半没有销售,但现在也在加紧销售。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陈岩告诉记者,已经销售了的那一部分棉花平均每吨赔进去100元左右。据陈岩介绍,当地利用自有资金收购棉花的小规模棉花企业,由于受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一般采取快购快销的方式,到目前为止大部分企业已经没有库存了。
“中国政府代表团去美国采购棉花那段时间大家销售比较积极,现在,很多企业已经销售的差不多了。”沧州市一家棉花企业的工作人员介绍当地的销售情况时说的比较感性。据了解,截至目前,当地棉花企业的库存压力已经大大减轻,剩余的棉花有很多是商业银行贷款收购的棉花,数量在2万吨左右。
记者从河南商丘一些大型棉花企业了解到,由于受前期春节过后普遍看涨的心理影响,一些企业少量库存了一些棉花,但随着价格的下跌,加剧了市场看空气氛。广交会前一些企业普遍对后市看涨,市场价格在14800元/吨位置时,附近不少企业又开始增加库存,导致企业普遍存货成本增加,而事实上行情并没有如预料的那样,出现乐观上涨,再加上还贷压力的临近,使得近期销量加大。
据新疆自治区供销社统计,截至2006年4月,全疆已收购皮棉180万吨,但销售量不足90万吨,一半以上的棉花还在各类收购企业手中。同时,市场上针对新疆的销售数量也有另一个版本在传播:新疆目前实际上还有120吨棉花没有销售出去,农发行本年度对新疆棉花企业放贷187亿元,现在只收回了53个亿。不论这个传言是否属实,可以肯定的是新疆本年度的棉花销售确实不能和往年相比,据当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也还有将近一半的棉花没有销售。新疆棉花今年销售进度缓慢,有纺织企业人士分析认为,主要是新疆棉花企业的要价太高,平均每吨比外棉要价高800—1000元,比内地棉高500—600元。
据天津棉花协会介绍,天津的许多棉花企业目前都还有库存,但大量囤积的并不多。
棉花企业紧急抛售棉花,那么,作为下游的纺织企业他们的库存又有多少呢?
江苏华宝纺织有限公司近日对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地纺织企业库存情况做了一次调查。副总经理刘雄兵介绍说,在这次调查中得知,这些地区的纺织企业的生产库存基本上在35天左右,最多的不超过40天,而80%的企业当前在使用外棉,华宝纺织有限公司更是从3月20日之后,就100%在使用外棉。该企业目前的库存在一个月左右。
生存:亏损当先 压力始显
本年度棉花价格一直萎靡不振,企业对市场也感到非常迷茫,在这种迷茫中棉花企业已经结束暴利时代,开始步入微利时期。棉花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足以说明这点。
据天津棉花协会工作人员介绍,天津当地的棉花企业今年赔多赚少,尤其是天津宁河今年赢利的企业更是少的很。到下个棉花年度还仅有四个月时间,在这四个月里,棉花企业还将面临一个很大的压力——返还银行贷款。天津棉花协会工作人员称,在当地,还款应该压力不大,因为凡是有资格在农发行贷款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一些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大企业。
韩志新告诉记者,合肥当地80%的企业今年都亏损,主要原因是籽棉收购价太高,再加上许多企业面对萎靡的市场一直囤积所至。据介绍,当地的棉花企业今年还款压力很大。丰瑞棉业有限公司今年贷款2000万,现在还有500万没还清,韩志新坦言下半年的还款压力非常大,但由于企业本身流动资金运作比较好,虽然有压力,但在下一个棉花年度到来之前有能力还清。
“现在农发行已经催还贷款了,我们企业还有一半没还清”,固镇棉麻公司的还款情况也不容乐观。陈岩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企业亏损大概有两百万左右,但由于去年经营有方,去年的赢利可以弥补今年的亏损,对企业的生存不会造成威胁。他认为,后市的行情主要还是取决于配额的发放,如果国家一直压着不发,行情可能会好一些。
有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截至4月份,有多达52%的企业处于亏本销售状态,24%的企业勉强保本,18%的企业利润在100—200元/吨,只有6%的企业利润远超过300元/吨,而这些企业主要是以经营外棉为主。截至4月,59%的企业表示近期有还贷压力,其余41%的企业没有感觉到明显的压力。绝大多数企业的集中还贷期限在7、8月份。据了解,农发行对多数贷款企业规定了从4月份开始按时间按比例还贷的要求,而部分企业因销售速度缓慢或亏损严重,完成要求存在难度,目前压力较大。而对于大型棉企,大比例的贷款可以申请延期到7、8月份,目前还贷压力不大;另外那些库存比例已不高,或者自筹资金做外棉经营的企业,同样没有还贷压力。
“棉花企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在今年这种情况下,少亏就得卖,企业在以后的发展中必须理性判断市场,才不至于栽跟头”。陈岩的话也许代表了相当一批棉花企业的心声。
中国的棉花企业正在失败中成熟,并逐渐营造和融入理性的经营环境。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 上一篇:配额见底支撑郑棉反弹
- 下一篇:“五一”纱线价格面面观<br/>——对纱线…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