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依旧 风云多变<br/>——5月纱线市场述评

    5月份,棉纺市场平淡依旧,业内期盼的“红五月”没有如期到来,但棉纺市场上,多空双方力量各自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整体看,市场依旧,风云多变。

    出口市场,商务部一方面表示将严惩浪费配额企业,一方面调整纺织品出口配额转让操作办法,并推出“转受让平台”。配额转让不易、被大量浪费等问题有望得到缓解。另据消息,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将由原来的13%下调至11%,虽然目前还未得到证实,但目前人民币汇率已经破8,纺织企业尤其是外贸型企业利润将进一步压缩。

    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纺织行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若干意见的通知》,确认纺织行业目前存在结构性过剩现象,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正式提上日程。

行情走势分化

    5月份,国内棉纱行情表现明显分化,从产品交易情况看,针织用纱销售状况较好,高配棉21s、32s纱及精梳纱40s产品部分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现象,个别厂家对报价有100-200元/吨上调,而低配纱行情仍比较低迷。一些有资金压力的经销商出货意愿强烈,报价也有百余元下调。目前江浙市场C32s针织用纱市场中心价19600-20000元/吨。

    据一些棉纺企业反映,上游棉价自3月份开始下跌以来,目前一直维持稳中有跌的弱市盘整行情,纱、布价格想独善其身也是极其困难。而另一方面,由于出口配额成本过高,外销订单比往年少了不少,纺织市场上不少外销产品也来抢占内销市场,市场上促销打折活动不少,纱布价格很难提上去。部分纺织企业干脆放弃提价,希望乘淡季来临之前能尽快降低库存。对于目前棉市转暖的苗头,企业多认为后期大涨可能性不大,目前棉花资源丰富,购棉以“随用随买”为主,尽量不占用过多资金。

    预计后市,在棉价稳定的支持下,棉纱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淡季逐渐来临,棉纺企业在下游需求不旺、资金紧张、夏季限电等影响下,棉纱行情很难走出盘整。

    纯涤纱价格保持平稳,目前T32市场中心价格仍维持在13600-13900元/吨左右,涤纱类产品中以T45s成交较为活跃,其他产品很难走动,绍兴市场上一些原先经营涤纱的经销商很多转向棉纱产品,部分门市部甚至出现“空门”现象,广东、福建等地涤纱厂家限产行动仍在继续。上游涤短市场,原料波状推涨,而涤短行情却没有明显变化,涤短企业依然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厂家提价意愿强烈,但下游需求仍然比较低迷,厂家不得不在产量和价格之间做出取舍。目前华东市场主流送到成交价在10550-10650元/吨,估计近期涤短厂家将继续降低负荷以减轻库存压力。由于缺乏需求,纯涤纱价格不会有明显变化,但行情仍将维持低迷。

    人棉纱在5月旺季影响下,行情缓慢升温。其中人棉纱产品R10s、R20s、R50s等局部市场报价出现上升。R30s市场中心价由4月底的16400吨/吨上涨至16600元/吨。上游粘胶短纤行情仍然有小幅上升,市场中心价由月初的13300元/吨上涨至13500元/吨,山东海龙等三家生产企业自4月上旬开始,连续6次联合上调报价,目前报价已经涨至14000元/吨。按照13500元/吨的粘胶短纤市场中心价格计算,目前棉粘价差缩小在580元/吨以内,基本接近正常棉粘价差。

    下游方面,人棉布市场出现货紧价扬的势头,国内一些生产厂家的出厂价出现了上升趋势,平均上升幅度在0.05-0.10元/米之间。由于去年10月份及今年春节节后人棉纱及下游产品都没有出现明显放量,厂家高水平库存可能是目前市场启动较慢的主要原因。根据往年经验,人棉布的适销季节将持续到6月中旬。估计期间,人棉纱走货将相对比较顺畅,当粘短价格与棉价进入300元/吨左右的合理价差范围内时,粘短价格优势将不再,人棉纱价格上调将基本到位。

纺企用棉缺不缺?

    国内棉花市场在国家“目前棉花供应量可基本满足纺织需要,暂不准备增发配额”的消息下,长舒一口气。然而,配额暂不发放是不是就代表棉价可以“涨”起来?

    从供应角度看,纺织用棉基本被三分天下:进口棉、地产棉、新疆棉。

    进口棉方面,据统计,截止4月底,2006年国内累计进口外棉161万吨,根据美棉出口周报数据,5月份中国装运美棉量在27.5万吨左右,以近4月份美棉占比55%估计,5月份中国棉花进口数量在50万吨左右。到5月底,2006累计进口外棉应在210万吨。2005/2006年度棉花进口量在320万吨。考虑到上一棉花年度结转配额按98万吨计算,进口棉可用配额数量在37.4万吨。

    2005/2006年度国内棉花产量为570万吨,根据国家棉花检测系统的调查,截止5月底,国内棉花销售量350万吨。还有220万吨棉花尚未销售。

    国内可用资源为220+37.4=257.4万吨。

    需求方面,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国内纺纱产量累计1022.4万吨,根据近5年国内纺纱产量月度变化规律,5月份纺纱产量基本与4月持平,约在130万吨到138万吨间。根据中国纺织流通网对国内纺纱耗用原料比例模型测算,2005年9月-2006年3月,国内纺纱耗棉比在63.9%,以这个比例估算4、5月份纺纱耗棉比,以1.06的吨纱耗棉量估算,(1022.4+130)×1.06×63.9%=780.5万吨。6、7、8三个月纺纱产量以130万吨计算,纺纱耗棉比以64%、吨纱耗棉量按1.06计算,后三个月纺纱用棉需求在265万吨左右。

    因此,如果国家在本年度不继续增发配额,国内现有棉花供应量将基本满足纺纱用棉需求。如果配额增发,可能会出现在7月中旬至8月份。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