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口、风口与刀口<br/>——棉花供需缺口之我见

    缺口,纺织企业“请君入瓮”?——

    根据多方权威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棉花缺口有320万吨,而通常的说法是400万吨。这个数据意味着,如果以国内棉花满足我国棉纺织业基本需要,我们至少还要再造一个新疆。一方面,我们的纺织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另一方面,由于种植结构调整和棉价的市场波动导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摇摆不定,甚至还有所萎缩。看来,我国棉花缺口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棉花种植面积萎缩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国棉花流通企业弱不禁风,一旦积压,不能及时调集资金收购新棉,进而会打压棉农种棉积极性,导致来年棉花种植面积萎缩。320万吨的缺口,意味着我国棉纺织业的棉花原料价格可能已经为美国、欧盟所控制,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美国、欧盟在谈判桌上对我国如此强硬。由此也可以判断,我国棉纺织业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在商务部监测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到2005年底,纺织综合加工能力过剩15%—20%。这数字背后到底还潜伏着多大的危机,目前还没有办法得到科学的估算。按道理说,出现了严重的生产过剩,国内应该显现出危机的明显特征。比如,纺织厂大量倒闭,为什么还没有走到这种地步呢?很显然,在美国低价棉的一步步诱惑下,中国纺织企业已经走上了不归之路。在此局面下,中国的棉农也部分选择了“摔耙”,不再热心种棉花。纺织企业只能够买美国等国家的高价棉花,可能有人会认为国内棉花面积可以在国家政策调控下很快得到增长,其实不然。即使棉农重新点燃种棉积极性,棉花产量得以快速增长,也是为时已晚——许多国内棉企的设备已经适应了进口棉,形成了固定的“饮食习惯”,让国内纺企放弃使用进口棉而改用国产棉,谈何容易!

    风口,容易感冒并诱发其他疾病——

    毫无疑问,320万吨缺口对于我国经济威胁相当大,不仅仅因为我国的纺织业是利税大户,而且因为我国棉花纺织从业人员2000万以上,棉农近亿。所以,缺口在这里就成了风口。有人认为我国棉花缺口被严重高估了。恐怕事实并非如此。有人认为,问题出在统计上,并设想,由于国内棉花收购市场放开,大部分民营纺织企业早已经拥有自己固定的棉花收购渠道,有关部门对这部分棉花统计很不准确,对棉花种植面积的统计也很不准确,所以应该有相当数量的棉花还游离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但是,反过来想问题也许会给我们一个比较明晰且客观的答案——难道,大致相当于两个新疆棉花年产量的数字,我们的统计部门竟然视而不见?缺口是动态的,每年都不太一样,然而这个缺口确实会对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一定影响。

    事实是,国内棉花的高价格并不意味着国内棉花流通企业有多贪心,这只能说明他们手里掌控的棉花资源少了。美国棉花价格低固然有政府补贴的因素,但人家的棉花种植面积稳定、规模化生产、成本低、产量高、质量稳定,反应到终端,销售价格自然也低。他们的策略是,低价拖不垮自己,但能拖垮竞争对手。除了政府补贴因素,即便是60美分一磅,美国棉农也不会赔钱。中国的农民种棉花就没有这么幸运,不但没有什么政府补贴,生产成本也是一年一个样。可以说,中国棉农的境遇和美国政府的决策有着正相关的关系。中国棉农的命运其实也是中国纺织企业的命运,并不是纺织企业家们穿上西服就可以让发达国家忘掉你的出身。中国纺织企业也会像中国的棉农一样抱怨利润少得可怜,但他们跑步去购买进口棉和农民绝对相信美国二铵魔力的态度是一样的。我国棉农即使在棉花收购价格高的时候,也赚不了多少钱,因为上年的低价格使他做出了少种棉花或不种棉花的决策,他们没有赚到钱。而第二年他们醒悟过来多种了棉花,市场低迷了,于是他们又躲到墙角哭泣。美国棉农的境遇恐怕不是这样,低价时,他没有赔钱;高价时,他也没有多赚钱。出口商把涨价利益拿到了手,不管怎样,美国棉农日子过得悠闲而安逸。如果中国的棉纺织工业不是首先为了直接造福中国棉农而是替布什去养活美国棉农,那么这样积累而来的外汇储备到底还有多大意义?

    如果我们的棉花生产优势不存在,消费市场又不在手里,纺织加工用的还是人家的设备,而且对低端产品的生产投资规模没有有效的控制,那么,我们的纺织企业只能在风口中永远瑟瑟发抖。

    刀口,我们应该如何抉择——

    现在,最危险的还不是棉花流通企业,而是纺织企业。棉花流通企业大不了赔钱关张,而纺织企业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就是死,也会比棉花流通企业死得难看。例如,那些废铜烂铁怎么处理?假如我国失去纺织行业这一创汇大户的固有优势,我们又凭什么和人家谈判、妥协?320万吨的缺口也是刀口,在缺口和刀口之间的等号还没有完全画好之前,我们的宏观调控部门和相关企业应该怎么办?棉农的利益应该大谈特谈,但是国家经济环境的安全已经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非要得出答案的课题。

    与扩大棉花种植面积相比,控制纺织行业投资过度增长、低水平重复,已是当务之急。我们坦承自己非常善于做“裤子”,这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但是我们不满足于只是做,我们还要卖“裤子”,卖拥有自己品牌的“裤子”,有朝一日,你发达国家的贴中国牌的“裤子”到我们中国来卖低价,我们也会冒着损害中国进口代理商利益的风险,给发达国家设限,并要求对方货币升值,反正我们积累那么多的外汇储备不能因为对方的一次谈判而缩水于无形。

    什么时候,当我们的棉花流通企业、纺织企业不再以传统的部门利益视角看问题,我们的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才能算真正成功;什么时候,我们的企业能够跳出利益看利益,我们的棉纺行业才会有真正的利益。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