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棉协:棉农和加工企业僵持会伤及双方

  虽然有去年哄抬籽棉收购价格而导致在以后经营过程中出现购销倒挂的教训,但今年收购初期的价格还是让众人大跌眼镜,籽棉价格在一些地方高达2.9元/斤,但是参与者多是一些小作坊和无证加工厂,规模比较大的加工企业并没有介入。随后一些地方出现了停滞现象,这种平静下面酝酿着更大的变化,使很多人不由担心起来。对于收购的停滞,中国棉花协会副秘书长杨照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现长期僵持的几率很小,因为国家的政策很明确,缺口有多少就会有多少配额跟进,这样的僵持对棉农和加工者来说都是不利的,而纺织厂却能因此而获得便宜的配额。

  今年一开秤,棉花价格就表现出强劲的势头,对此杨照良认为,之所以出现收购价格较高的现象,在于目前参与的两个主体是小棉花加工企业和纺织企业,而且市场资源确实出现了短缺。在这种情况下,小的加工企业不做库存,而且有些还存在掺杂使假行为,所以他们现收现卖,还是有利润空间存在的;而对于纺织企业来说,他们将收购的籽棉加工之后直接用于生产,所以价格相对于市场现货价格而言还是比较低的。但是目前的棉花不仅等级较低,而且水分也比较大,所以与收购价格是不相符合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是不能够维持主流企业运营的,所以规模比较大的棉花加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参与。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往年一样,为了控制信贷风险今年继续推出限价政策,这会不会成为今年收购进度放慢的一个因素呢?杨照良说,虽然很多人会觉得这个价格不怎么现实,毕竟老商品棉的高价拍卖体现了棉价坚挺的力度,但是9月20号左右将有70万吨“搭售”的配额发放对市场的影响绝对不容小看。配额的下发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价格的下滑,棉农有着卖跌不卖涨的心理,在这样的市场走势下,棉农们的惜售不可能坚持太长时间,而且对于主要棉产区的农民而言,卖棉所得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不将棉花卖掉家里的经济就会出现困难,所以他们会在价格合适的时候及时出手。在上年度,新棉大量收购时期惜售的棉农在最后价格走低的时候都不得不出手,等待让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今年惜售的心理不会太重。

  之所以说还有可能出现停滞,主要在于棉农们有了去年较高的售价,随着今年成本的上升,对于价格会有更高的预期,而且棉农们的意识往往比较落后,只将眼光盯住当地市场,没有着眼全国,更不会放眼全球,所以难免会因此而有过高的期望值,而以后一段时间价格的回落会加重他们惜售的心理。另一方面在于棉花加工企业,有了去年跟风高价收购,最后被套住的教训,多数企业在今年收购价格较高的情况下都采取了冷静观察的态度,如果最近配额的下发没能及时的压低棉价,企业有可能为了避免风险而不参与现货。如果价格持续上升,纺织企业也有可能为了等待低价的配额而不采购国产棉,从而形成停滞的局面。杨照良表示,出现停滞的几率非常小,因为现在我们参与了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棉花供需处于平衡状态,停滞是经不住配额连续发放的冲击的。

  所以,对于棉农,各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向他们传递关于棉花收购和价格走势的信息,让他们对市场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从而避免因为停滞而引来最后价格大幅下降,以至危及自身利益的局面。在籽棉收购价格上,杨照良表示,2.5元/斤仍不失为参考价格,所以对于预期不应过高,这样才能保证三方的利益,否则,鹬蚌相持,受益的就只剩下纺织企业一个环节。更为危险的是,在我们内乱的时候,国外棉商会趁机抢占中国的棉花市场,代价就更大了。


感动 同情 无聊 愤怒 搞笑 难过 高兴 路过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