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市购销僵持 用理性破解“停滞”困境
[原标题]
用理性破解“停滞”困境
——对新棉市场购销僵持现象的分析
□ 本报记者 计惠
新的棉花年度刚刚开始,各主产棉区还未大面积采摘,只有零星上市的新棉市场就出现了购销僵持的苗头,而大规模的棉花企业更是不动声色静观其变,同时打算今年歇业停收的棉花企业也不是一家两家。在连续两个年度籽棉购销出现停滞后,市场利益各方的僵持在今年还会继续上演吗?有人说今年的开局和去年有些相像,购销出现停滞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有人说国际棉花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今年国内新棉市场购销不大可能出现停滞,即使出现停滞也只是暂时的,对市场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对于后市的发展大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定论。哪种说法出现的可能性大些呢?我们在这里不妨来分析分析。
前两个年度:一样停滞两样“情”
2004/2005和2005/2006两个棉花年度,新棉市场都曾出现过购销停滞现象,并且持续时间都不算短。虽然两个年度的新棉市场都出现停滞,但停滞的原因和阶段却不相同。
2004/2005年度购销出现停滞,从籽棉收购开局就已经显现出来。而造成这种停滞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棉农对新棉价格期望过高,在棉花价格未达到期望价格的时候出现强烈的惜售心理,有的棉农甚至把当年所产的全部棉花压到了春节后才抛售出去;另一方面是棉花企业收购资金困乏,当时,早在新棉收购前,棉花企业就已经举步维艰了。
众所周知,2004年上半年,中国的棉花市场和棉花企业遭受了一场大劫,相当一部分企业,尤其是大规模的企业血本无归。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迎来了2004/2005棉花年度。由于棉花企业遭受重创,开秤后的收购价格比2003/2004年度平均收购价格下跌20%一30%,即使如此,棉花企业依然不敢轻易入市收购而等待观望;而利益的另一方——棉农,在经历了上年籽棉几个每斤高达3.5元的巅峰后,仍把上年不正常的收购价格及走势当作参照,不肯出售棉花,期待后期棉价上涨。
2004/2005年度的籽棉收购由于这些原因,进度非常缓慢,有些地方甚至到10月份还没有开秤,棉企和棉农购销双方出现僵持局面。
2005/2006年度,棉花购销同样出现停滞,但这种停滞主要矛盾集中在棉企与纺企之间。
当时业内普遍预期2006年国内用棉需求将呈现巨幅增长,而棉花播种面积却呈现缩减趋势,当年,出台了历史最高的国家规定收购指导价11000元/吨,折籽棉收购指导价2.3元/斤,由于农民惜售、商人哄抬,籽棉最高达到3.1元/斤,呈现一路上扬走势。但籽棉收购的高调开局,使整个新棉市场呈现明显的高开低走特点,许多的棉花企业高价收购来的籽棉,在销售的时候价格出现倒挂,卖了赔钱,不卖又影响后续运行,还造成许多库存成本;而产业链的下游——纺企,却抱着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把库存保持到最低点,能不买就不买,能用外棉就用外棉。这样,棉企不想做赔本买卖,只好积压库存,纺企也不在价格下跌的市场中出手,棉企、纺企二者之间的新棉购销出现僵持。
2005/2006年度的籽棉收购出现停滞主要原因是棉花企业过高估计了市场潜力,抬高籽棉价格,有点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味道。
由此可见上两个年度,新棉收购市场出现停滞的原因和阶段都不尽相同,那么今年的籽棉收购出现停滞苗头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本年度:停滞不会持续太久
今年的籽棉从开始零星采摘到现在,各地无一例外都出现了棉农和棉企对籽棉预期价格出现差距的现象,因为有了去年的教训,棉企不愿意抬高价格,而棉农却坚持低价不卖。从新疆的情况来看,棉农认为今年的种植成本增加,收购价格在2.5元/斤以上才合适,低于这个价格就不出手。而新疆2005年棉花积压严重,棉花企业收购会更加谨慎,收购价格很难出现争抢上涨的情形,收购相对于内地会稳定一些。内地的棉农认为收购价格应该在2.6元/斤以上比较合适。
但随着新棉上市量的加大,双方之间的对抗又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受率先开秤的棉花经纪人和无证加工作坊的影响,再加上各地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资源过剩,近日已经有企业沉不住气了,收购出现竞争。近日,各地的籽棉价格都出现攀升。
从开秤以来,安徽无为的籽棉价格一路上扬,已经达到了2.85-2.9元/斤;9月初,河北沧州地区的新棉也开始陆续上市,据有关人士反映,吴桥县小型棉花企业报价2.8元/斤。安徽等地的棉企反映,近日有山东的企业在当地高价收购籽棉,价格为2.85-2.95元/斤,运量每天约5-10万吨,造成当地籽棉价格不断攀升。另外,山西、湖北等地也出现了山东、河南等用棉大省的棉花企业在当地高价收购籽棉的情况。
虽然目前籽棉收购市场出现了与去年相同的态势,但毕竟经受了去年的磨炼,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参与抬价收购。
河北、山东、安徽等地本来打算出手的部分棉花企业因担心高价收购带来较大的经营风险而有了观望情绪。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这部分没有参与收购的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是主流,大企业的观望情绪能否避免上演去年的历史,让新棉价格攀升的温度在还没达到沸点的时候就逐渐冷却下来呢?业内人士认为,今年开秤以来,参加收购、抬价的主要是一些成本低便于采取快购快销方式,规模比较小或者无证的棉花企业,而去年大部分的企业参与了籽棉收购竞争,这是本年度籽棉收购与去年的不同,而可以对市场形成绝对影响的大规模企业在今年多采取观望态度,使籽棉收购价格不会出现去年那样的高点,如果后期这部分企业不参与哄抬价格,籽棉价格应该是在平稳中运行,而棉农在籽棉价格的平稳中也不会与棉企僵持太长时间,从目前的价格来看,棉农是有利可图的。
由此可见,虽然今年的僵持与2004/2005年度一样,矛盾都是集中在棉农和棉企之间,但今年棉农对棉花价格的心理期望并不是以2003年籽棉不正常的高价为标准的,以今年新疆棉农2.5元/斤和内地2.6元/斤的心理期望,棉花企业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棉花企业与棉农之间如果不发生僵持,那么在这样的价位上运行,棉花企业与纺织企业出现去年的长期僵持也不大可能发生,但纺织企业保持低库存长年购买是一个趋势,棉花企业的销售即使不出现停滞,也不可能出现旺盛的局面。
目前,籽棉收购虽然出现了上扬趋势,但国家对棉花配额的发放,农发行近日棉花指导价格的出台都对籽棉的上涨表明了一个态度,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新棉价格上扬受老商品棉高价拍卖的影响。我们的棉农和棉花企业都必须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待市场,理性的心理预期和经营方式才是盈利的基础。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内容